*芪不仅是一味常用的有名中药,还被广泛用于食疗,是著名的保健滋补佳品。从古至今,*芪都扮演补正气、强体魄的重要角色,是人们离不了的药食两用材料。
*芪的药用历史已有多年,在中医处方中常有*芪的身影,且多是担当主药。*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生肌作用,是中医补中益气的要药。
现代研究发现,*芪能促进机体代谢,保肝利尿,抗疲劳,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糖,增强心肌收缩力而保护心血管作用,还能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等。有人还发现单味*芪对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有显著疗效。
*芪不只补气,还修心*芪最具代表性的补气固表功效已得到现代研究的证实,其所含的*酮、皂甙类、*芪多糖等具有强心、保肝、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增强造血功能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除了补气之外,*芪在改善心脏疲劳衰竭方面的作用更明显。
心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心脏受损,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久之引起心脏功能的衰竭。心衰属中医“惊悸怔忡”“胸痹”“喘咳”“水肿”“虚劳”等范畴,究其原因多是因劳倦过度、病后失调、忧思内伤等而伤人体正气,耗竭心力。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心衰大致分为3型:
心肺气虚型,治疗以补益心肺、活血化瘀和化痰为主;
气阴两虚型,治疗以益气敛阴、活血养心为主;
阴阳俱虚型,治疗以补气回阳、益阴固脱为主。
临床上根据不同症候,常用养心汤、生脉饮合炙甘草汤、真武汤合四物汤、参附龙牡汤等方。在这些方剂中,都少不了*芪。
*芪也可单独使用。如有些缺氧或者中*以及化疗引起的心衰且病情较重者,可以用*芪50克泡水代茶饮,2周后改为30克,长期饮用者可以每日使用15克左右。对大多数人来说,*芪没有什么*副作用,不必过于担心其安全问题,但气滞湿阻、有食积、*疮初起或溃后热*尚盛等实证者,以及阴虚阳亢者,不宜使用*芪,否则会加重病情。
养心补气推荐一款枸芪枣茶:*芪10克,枸杞12克,红枣3枚,沸水冲泡代茶饮,能够增强体质,明目补血,非常适合久坐的白领人群。
*芪,不仅补气还能消浮肿利尿消肿。*芪因善补脾气,所以也可用于脾气虚、水湿运化失常、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芪可与茯苓、白术、防己等健脾利水之品配伍,如《金匮要略》的防己*芪汤。
补益肺气。《本草求真》记载:“*耆,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治疗肺气亏虚,短气虚喘,常与人参、蛤蚧、紫菀、款冬花等补益肺肾、止咳定喘之品同用。
益卫固表。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因此*芪具有益卫固表之效,治疗气虚卫表不固,自汗恶风。《灵枢》中指出:“*耆既补三焦,实卫气……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耆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常与防风、白术等同用,如玉屏风散。
补虚通滞。*芪在治疗痹症日久、肌肉麻木或中风半身不遂等属气虚血滞方面效果较好,可与羌活、当归、川芎等祛风活血之品配伍。
药食两用简便廉我国许多地区早就有将*芪作为食品使用的历史。*芪是补气良药,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可单味使用,为增强补气作用有时还加入人参、*参等一起使用。
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倦怠乏力,往往是气虚,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芪药膳。
有些人经常自汗,天气变化后就容易感冒,中医认为是卫气不足,表虚不固,可用*芪益气固表,预防感冒。
有些人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民间也有*芪煨大枣、*芪炖鸡等食疗方法。
*芪食用方法方便,可炖汤煮肉、泡茶煮粥、蒸米煮菜、煎膏泡酒等,一般一日15~30克。
*芪茶:生*芪5~10克左右,清水洗净,煮沸或开水泡10~20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也可加入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芪粥:*芪50克左右,粳米、大米或糯米适量。*芪用冷水浸半小时后煎汁,用煎过的汁煮粥就变成*芪粥。也可用此法做成*芪米饭。也可用*芪15克、*参10克煎水取汁,后加入大枣30克、粳米克,一同煮粥食用。
*芪当归乌鸡汤:乌鸡肉克洗净切块,当归15克、*芪20克洗净,加水适量,文火煮熟后调味食用。可补益气血,固肾调精,适用于年老体弱、大病初愈、月经过多之气血不足、肾气亏虚者。脾虚气弱,体倦乏力、常自汗食少、易感冒者也可食用。
*芪茯苓鲤鱼汤:*芪50克,茯苓30克,鲤鱼1尾。鲤鱼洗净,*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熟后以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脾气虚弱的水肿、小便不利病人以及体虚气弱的老人可食用。
*芪是药食皆宜、补气强身佳品,但服用*芪也有禁忌。国医大师邓铁涛说过,*芪是药不是粮,用之对证则效,用之不当则害人。中医辨证为阴虚阳亢、气滞湿热、食积停滞、热*炽盛者不宜用或需配伍运用,感冒发热、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END—
买卖药材
上药材买卖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