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熬夜对心脏的危害
TUhjnbcbe - 2025/2/24 17:13: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hunan.ifeng.com/a/20180514/6574807_0.shtml

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常常会在睡前抱着手机刷剧、刷短视频、看游戏直播,结果看着看着,时钟已过零点,心脏突然咯噔一下,我们大脑中闪现过各种熬夜猝死的新闻,于是赶紧收起手机睡觉。不少人都出现过上述情况,一方面对睡眠情况较为焦虑,另一方面又不断拖延入睡时间。那么熬夜对心脏有什么危害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1、熬夜有什么危害

熬夜会损害肝脏和皮肤,引起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免疫功能失调、皮肤粗糙、人体生物钟紊乱、脱发、肥胖等问题,增加患心脏疾病、精神疾病和癌症的风险。熬夜出现心脏咯噔一下,有可能是早搏的表现,长期熬夜还有可能会引发猝死。

2、熬夜为什么会影响心脏

心脏细胞和其他组织中都存在生物钟,通常与荷尔蒙信号同步,使我们的日常节奏与昼夜循环保持一致。心脏细胞的昼夜节律是通过细胞内钠离子和钾离子水平的日常变化来调节的,心脏细胞内外不同水平的钠离子和钾离子允许电脉冲引起细胞的收缩并驱动心跳。心脏细胞会在白天和黑夜改变其内部钠和钾的水平,以适应我们的日常需求,让心脏在我们活动时更好地适应和维持增加的心率。熬夜会导致心脏细胞生物钟与大脑生物钟不同步,从而使心脏生物钟不能预测身体的日常需求,因此昼夜节律被打乱时,心血管系统可能无法应对工作生活中的日常压力,会增加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的风险[1]。

3、几点入睡对心血管有益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示,10年来国人入睡时间延后情况严重,从年的22:30延后到年的0:33[2]。研究发现,与晚上10-11点入睡相比,在晚上12点或之后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25%,在晚上11-12点之间入睡的风险高出12%,而在晚上10点之前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24%。研究表明:入睡的时间点和心血管患病风险呈现“U”型关系:晚上10-11点入睡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小,太早太迟睡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凌晨(12点)及更迟入睡患病风险最高[3]。

4、每日睡眠时长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示,10年来我国人均睡眠时长从年的8.5小时缩减到年的7.06小时,睡眠时长显著减少[2]。对于成年人来说,最佳睡眠时长为6-8小时,而维持最佳健康状态的最短睡眠时间为6小时。不足6小时的睡眠天数增加,其对于身心健康的危害也随之提高。1天睡眠不足,便会出现焦躁不安、紧张、悲伤、沮丧、愤怒等消极负面情绪,也会出现上呼吸道疾病、各种疼痛、胃肠道问题等身体症状。睡眠不足持续3天,这些症状会达到巅峰,3天之后,身体会逐渐适应睡眠不足,但身心状况会持续累积并更加严重。长期睡眠不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是持久存在的[4]。

因此,建议大家在晚上10-11点入睡,保持相对固定的入睡时间,每天保持至少6小时睡眠时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熬夜对心脏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