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跳每分钟60-次,快了慢了都不好
心律失常的最严重后果是猝死
眼前一黑,有可能是心律失常了
预防和控制心率失常,“管理情绪”很重要
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发生猝死,医院心内科黄鹤教授说,这就是室性心律失常带来的恶性事件。
室性心律失常只是心脏乱跳中的一种表现。“涨健识”栏目专门请来黄鹤教授讲讲心脏为什么会乱跳?怎么不让心脏乱跳。
本期嘉宾
黄鹤
医院
心内Ⅲ科主任
房颤中心主任
擅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包括:室上速的消融,早搏的消融,房扑的消融,房速和室速的消融;左心耳封堵预防房颤卒中;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器械植入,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器械植入。
01
正常心跳区间每分钟60-次
快了慢了都不好
心脏被誉为人体的发动机,它把通过肺氧合过的携带丰富的氧的血液泵到全身,滋养全身的器官组织,昼夜不停。黄鹤教授告诉“涨健识”,泵的这个动作需要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人体的脉搏和心率。
“我们的心率在正常静息的状况下,是有一个区间的,比方说从60次每分钟到次每分钟,这都是我们可以接受的一个范围。”黄鹤教授特别指出在特殊情况下,会超出这个范围,跳得更快或更慢。
我们在夜间睡觉或者日间休息的时候,身体的其他器官不太需要更多的供血,心脏就可以不用做那么多功,就会跳得慢一些。有的时候有的人在夜间心率会降到每分钟50次左右,“这是可以被允许的”;人在激动或者在运动的时候,心率可以到次每分钟这样的一个频率,“这个也是可以接受的。”
正常的心脏跳动是有节律的。像音乐节拍一样的,非常整齐。黄鹤教授告诉“涨健识”,人在静息状况下心跳过快过慢,或者乱跳,在医学上统称为心律失常。
02
中青年猝死
大多是室性心律失常
在医学上,心律失常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心律失常的种类不一样,与此相对应的发病人群和发病概率也都不一样。
“室性心律失常是最危险的,是因为它可以带来猝死。”黄鹤教授告诉“涨健识”,我们常在新闻报道上知道的马拉松选手在一些比赛时倒地猝死身亡,大多是出现了这种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抢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的最重要的常规手段,是体外除颤。因此,如果这类病人有幸抢救过来,就要在他的体内植入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叫埋藏式自动除颤仪(ICD),一旦病人再次出现猝死,这个装置可以像体外除颤仪一样起到除颤的作用,及时挽救他的生命。
03
眼前一黑
有可能就是心律失常了
心脏最大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向全身泵血。如果心脏出现了心律失常,泵血的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就会在躯体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黄鹤教授特别向“涨健识”描述了两种轻的不易觉察的症状。
心慌:心律失常发作时,最轻的感觉是心慌,这个心慌有跳得快的慌,跳得慢也是一种慌。这个时候可以自己用中医的方法去摸摸自己的脉搏,或者用测量血压的仪器测测心跳,还有现在有些腕带式的手表,也有记录心脏跳动的功能。
心悸:这是一种很难描述的症状,有一点点闷,甚至还有一点点痛,就是描述不清楚,这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
如果心律失常跳得更快了或者更慢了,可能就会出现眼睛发黑,医学上叫黑朦。如果出现了黑朦,那心律失常的程度相比上两个症状要严重一点。如果晕倒了,那么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在黑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因为失律失常已经造成了脑部的缺氧缺血,人才有可能晕倒,一过性的意识就没有了,人就倒地了。
心律失常的最严重的后果是猝死。
04
预防和控制心率失常
“管理情绪”很重要
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自身管理来预防和控制。黄鹤教授告诉“涨健识”,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很多,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和管理这些因素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来源: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