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以往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中脑黑质(大脑深部的一个结构)中的细胞发生变性、死亡后,多巴胺(一种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医学上称为神经递质)的合成减少,多巴胺能功能降低,而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便出现了帕金森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步态姿势异常。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40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0.4%,在≥6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我国目前大概有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本病也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但较少见。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1、什么人容易发生这种疾病?
(1)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以前患帕金森病的非常少见,但年龄老化只是帕金森病促发因素。
(2)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或某些化工产品的人。
(3)直系亲属有帕金森病的人,约10%的帕金森患者有家族史。40岁以前就发病的患者常有家族史。
2、为什么会得这种疾病?
目前病因仍不明,通常认为和年龄老化、遗传以及一些神经性毒物的接触有关。人脑中,多巴胺和乙酰胆碱是纹状体(一种脑结构)中最重要的两种神经递质,功能相互拮抗,正常人维持一种平衡状态。而纹状体中的多巴胺正是由黑质中的细胞所分泌的。正如开篇所说的,帕金森患者脑中的黑质变“白”,大量细胞丢失,使得多巴胺的分泌显著降低(80%),造成纹状体中多巴胺浓度降低,不足以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最终导致出现相关症状。
3、这种病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帕金森病多在60岁后发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主要有四大临床表现:
(1)静止性震颤: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手部的静止性“捻丸样”震颤。这种震颤在肢体静止时最为显着,在肢体执行活动时减弱,在睡眠中消失;情绪紧张或疲劳能使震颤加重。通常震颤在双手,双臂与双腿最为严重,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也是手部最早,腿部最迟。下颌、舌头、前额与眼睑也能出现震颤,但发声不受影响。
(2)运动迟缓:动作变得愈来愈慢(动作缓慢),愈来愈少(动作过少),愈来愈难发动(动作缺失)。手指精细动作困难,写字越来越小等。
(3)肌肉强直:有铅管样强直和齿轮样强直两种表现,后者是强直症状和震颤的叠加。肌肉强直再加上动作过少可能促成肌肉酸痛与疲乏的感觉。面无表情,成为面具脸,口常张开,眨眼减少,可能造成与抑郁症相混淆。
(4)姿势步态异常:站立时头前倾,驱干屈曲,曲肘、伸腕,髋、膝关节略弯曲。病人发现开步很困难;步态拖曳,步距缩小,或向前冲或后冲,止步困难,出现慌张步态。行走时两上肢没有自然的摆动。
(5)其他症状:讲话慢、音量低、流涎、皮脂腺分泌旺盛、顽固性便秘,晚期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等。
4、需要做哪些检查?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没有特异性。功能影像学检查,如PET或SPECT有助于该病诊断。头颅CT、MR检查和血、脑脊液常规生化等检查无特异性发现,但可以做鉴别诊断。
5、这种病可能和哪些疾病混淆?
(1)特发性震颤:多在早年起病,多为动作性震颤,无肌肉强直和运动迟缓。饮酒和服用心得安可减轻震颤。
(2)帕金森综合症:常有明确的病因可寻,如脑外伤、卒中、病毒性脑炎、药物、中毒等。
6、这种病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多数患者能够在发病后正常工作、生活,但疾病晚期对各种疗法疗效均较差,由于肌肉强直、全身僵硬终至卧床不起,常常需要亲人的照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疾病本身不危及生命,但常常造成肺炎、骨折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也会发生致命危险。
7、帕金森病饮食上有什么注意点?
要做到均衡饮食
(1)食物多样,愉快进餐
(2)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
(3)经常适量吃奶类和豆类
(4)限量吃肉类
(5)尽量不吃肥肉、动物内脏
(6)多饮水
(7)服药半小时后进餐
8、如何心里呵护?
帕金森病患者常有孤独、内疚、失望、悲伤的情绪,因此要心里呵护。
(1)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
(2)关心同情,鼓励支持,把抗帕金森病作为全家事
(3)多问候、多关心、多沟通病人思想,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4)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自信心、责任感和价值观
9、如何功能锻炼?
因疾病不运动,关节就象生锈的螺丝一样被固定,身体素质变得很差,因此日常锻炼对帕金森病患者很重要,散步、体操、朗读、唱歌、游泳、太极拳及任何简单易行的活动均有好处,让各部位的肌肉都动起来,但要注意安全。
10、药物治疗
治疗帕金森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抗胆碱能药:如安坦,这类药对于静止性震颤有显著作用,有助于缓解流涎,但该类药疗效有限,易于产生副作用。常见副作用为口干,视物模糊,记忆力下降,这些在老年患者中可能会成为实际问题。(2)促进多巴胺释放的药物,例如金刚烷胺,可用于减少左旋多巴用量,改善轻至中度的症状,主要对运动不能和强直有效。不过,它在智力方面的副作用非常明显。(3)左旋多巴:如美多巴,息宁,这类药是最有效的,能缓解伴有明显功能损害的帕金森症状和体征,而且起效快,初始治疗一般都能很好耐受。在治疗早期,神经和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少见。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些复杂的不良反应,如肢体不自主舞动,疗效来去无踪,精神症状,甚至智力障碍。目前,许多帕金森病专家认为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可降低其长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首先必须尽量推迟左旋多巴在年轻病人(小于60岁)的使用,而一旦左旋多巴的使用不可避免时,必须选用能够改善日常生活的最低有效量来达到上述目的。(4)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盐酸普拉克索(森福罗)、吡贝地尔缓释片(泰舒达)、溴隐停。一般认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控制帕金森症状和体征方面的疗效较左旋多巴弱,然而可以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同时也可能具有内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在疾病的早期可以考虑使用这类药物。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也很常见,包括显著的直立性低血压,加速或恶化智力损害等。(5)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司来吉兰(咪多吡),国产药中有金思平,一般用该药与维生素E合用,以抗氧化的作用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但较老年病人或是已经有智力障碍的病人在使用司来吉兰可能出现精神副作用。(6)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恩他卡朋(珂丹)。(7)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8)神经营养剂,只能有辅助治疗作用。
患者在服药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长期服药,不要突然自行停药。2、左旋多巴低剂量和滴量滴定原则,由于左旋多巴并不是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而是一种改善症状的替代性治疗,并且可能带来副作用,所以主张在以最小的副作用,最大限度改善病人生活能力的前提下,左旋多巴维持量越低越好。也就是常说的细水长流,不求全效。所谓的“滴定”方法,就是慢慢增加剂量,增加到症状有明显改善,却又没有明显副作用的剂量时为止。3、重视神经保护剂的应用: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维生素E、辅酶Q10等改善生物能量代谢的药物,这些药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4、协同用药:帕金森的用药应该是协同的,每一种药物的剂量都不要单独用到极限,尤其是对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而言。5、用药个体化原则: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不同,不同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有时差别很大。所以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临床类型病情分级和经济状况灵活选用药物。个体化评价各种抗帕金森药物的利弊,进行正确的治疗。一般来讲,对于较为年轻患者(小于60岁)的目的是控制有害症状,节省左旋多巴用量,以减少长期不良反应,同时考虑保护神经。对于60岁及60岁以上的病人,改善功能损害是治疗的主要目标,要考虑避免诱发或加重智力损害。
11、外科治疗
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神经核团异常兴奋是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因此,可以通过外科手段消除神经核团异常兴奋,解除症状。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2种。医院神经外科胡小吾
①神经核团毁损术:通过立体定向把脑内异常兴奋的神经核团用射频热凝方法加以摧毁,解除症状。但钻种手术通常只能做一侧,也就是解除一侧肢体症状,而帕金森病通常双侧肢体都有症状,并且这种摧毁是永久性的,不可逆性的,如果毁损范围过大、过小或毁损定位不准确,可带来治疗效果不好或并发症,更为严重的是射频毁损有一个固有的风险就是脑出血,因此手术有一定风险。
②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通常也叫脑起搏器,其外形与心脏起搏器类同。手术是把直径1.27毫米粗的电极植到脑内神经核团,在胸部皮下埋藏一个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发出电刺激通过皮下导线传到脑内电极,作用于脑内异常兴奋神经核团,抑制不正常的神经放电,消除症状。手术不需要摧毁神经组织,整个刺激系统均埋在皮下,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DBS是一种可逆性神经刺激治疗,可双侧大脑植入,一次手术解除双侧肢体症状,是目前世界上最佳的外科治疗方法,也是近三、四十年来帕金森病治疗的最大进展。对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药物副作用较大,没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的中、晚期帕金森病病人均适合脑起搏器治疗。
12、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关系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治疗,早期对症状缓解和控制非常有效,即使是病情发展到中晚期,药物疗效减退的阶段,药物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帕金森病中、晚期症状愈来愈重,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