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教师招聘生物学科分析以及备考建议
TUhjnbcbe - 2024/10/25 16:29:00
为什么白癜风要光照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2/9092299.html

一、江西教招考试生物学科考试概述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知识、教师综命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生物学科分学段进行考查,初中学段考查初中知识、高中知识、教学论知识,高中学段主要考查高中知识和教学论知识。试卷总体难度与高考水平相当,考情较稳定。

今年学科分值提升,由分提至分,可能会有部分题型的分值发生变化,考生备考时依然要掌握整体知识框架,学科专业知识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部分重点提升。

二、题型题量及分值

总分值:分

总时限: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25分)

三、考试模块及重点知识

考点·植物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体通常都是由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1.根

根是构成植物地下部分的主体,生长在土壤中,起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贮存养料的作用。

2.茎

茎的主要作用是支持作用以及通过茎中的导管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和果实,通过筛管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部。

3.叶

叶是制造有机物的营养器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还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少数植物的叶还具有繁殖功能。

叶的组成:一片完全的叶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叶片、叶柄、托叶。这三部分构成了一片完全的叶,但在我们所常见的植物中,它们的叶并非都具有这三者。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称叶序,常见的有互生、对生、轮生和簇生。

4.花

花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根据花中是否具备雌蕊、雄蕊可以把花分为三类: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组成。

花丝:雄蕊下部细长呈丝状的部分,支持花药。

花药:花丝顶端膨大的囊状体,是雄蕊的主要部分。

柱头:位于花柱顶端,是承受花粉的地方。常扩大成圆盘状、乳头状、头状、星状等。

花柱:柱头与子房间的连接部分,支持柱头,也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底部着生于花托上,常呈椭圆形、卵形。

5.果实

果实由果皮和里面的种子组成。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因此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有的果实果皮很厚,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如桃。

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是真果,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桃等。由花托、花萼、花冠,除子房以外,还由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筒等)参与形成的果实是假果,如:苹果、梨、瓜类等。

6.种子

种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因为植物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但基本结构一致,结构如下图:

考点·人的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

咽(食物的通路)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消化道胃(通过蠕动角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小肠(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物推入大肠)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

肛门(排泄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其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分泌胆汁,储藏在胆囊中,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消化腺肠腺(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2.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等经过消化管黏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糖类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中被吸收,小肠对糖的吸收是主动过程。小肠吸收的糖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供代谢利用。

蛋白质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二肽、三肽和氨基酸等,氨基酸全部通过血液途径运输到全身组织器官。

脂肪在小肠内经胆汁的乳化作用和酶的作用,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并与胆固醇、胆盐形成微胶粒,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

考点·人的循环系统

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回收头部及上肢的血液,下肢及腹部的血液汇总流入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2)动脉的分布与人体的结构相适应。血流方向:由心脏到身体各部分。管壁特点: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3)静脉

静脉是运输血液回心的血管,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心房。静脉有静脉瓣,有防止血液逆流和保证血液向心流动的作用。血流方向:有身体各部分运回到心脏。管壁特点:较小、弹性薄、管腔大。

(4)毛细血管

连接动静脉,毛细血管数量多、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内血流缓慢,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流方向: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管壁特点: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5)血液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

2.血液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1)体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过程。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进行物质交换:将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提供给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2)肺循环

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进行物质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考点·人的呼吸系统

1.组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唯一通道。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流通畅;其内的鼻毛、鼻腔表面、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和黏液对灰尘和细菌有阻挡的作用,并能够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内的空气。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每叶肺由几百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仅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外面密布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所以血液内的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换。

2.呼吸运动的原理

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吸气:肋间肌收缩,使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所以整个胸廓的容积增大,因此肺扩张,肺的容积增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空气进入肺。

呼气:肋间肌舒张,使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减少;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减少,所以整个胸廓的容积减少,因此肺收缩,肺的容积减少,肺内气压上升,气体排出。

3.呼吸运动过程

(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很短,允许气体分子自由通过。肺内的大量肺泡为气体交换提供了非常大的交换场所。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气体中氧气的气压大于肺泡内氧气的气压,氧气进入肺中,而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比肺泡中氧的气压要低很多,肺泡气中氧气便由于分压差向血液净扩散,血液的氧压便逐渐上升,最后接近肺泡气的氧压。二氧化碳则从血液向肺泡扩散,快速达到平衡。

(2)组织中的气体交换

在组织处,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组织中的氧压比动脉中的氧压低,而二氧化碳的压强高于动脉中二氧化碳的气压。氧便顺着分压差由血液向细胞扩散,二氧化碳则由细胞向血液扩散,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使得组织不断地从血液获得氧,供代谢需要,同时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而呼出。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考点·光合作用

1.色素

2.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色素、酶和水的参与。

(2)暗反应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不需要光照,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3.总反应式

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三大单因子

①光照强度

a.原理: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ATP和[H]的产生。

b.分析P点后的限制因素:

外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内因: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和活性等。

②二氧化碳浓度

a.原理:影响暗反应阶段C3的生成。

b.分析P点后的限制因素:

外因:温度、光照强度等;

内因:酶的数量和活性等。

③温度

原理:改变酶活性

(2)多因子

图像含义:P点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表示的因子,随该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影响因素为坐标图中所标示出的其他因子。

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可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补充CO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考点·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的过程

(3)总反应式

2.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的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无氧呼吸的过程

无氧呼吸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

①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3)总反应式

3.总结

(1)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具体见下表。

(2)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①看反应物和产物

消耗O2或产物中有H2O,一定存在有氧呼吸。

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一定有无氧呼吸。

②看物质的量的关系

a.无CO2释放时,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如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

b.不消耗O2,但产生CO2,细胞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增大,如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c.当CO2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变化,但若将CO2吸收,可引起气体体积减小。

d.当CO2释放量大于O2消耗量时,细胞同时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可分析如下:

③看反应场所真核细胞中,若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则只有无氧呼吸;若有线粒体参与,则存在有氧呼吸。

④实验法判断生物呼吸类型——通过红色液滴移动情况判断呼吸方式

若装置一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二红色液滴不动,则只进行有氧呼吸;若装置一红色液滴不动,装置二红色液滴右移,则只进行无氧呼吸;若装置一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二红色液滴右移,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物理误差的校正:设置装置三,除将装置中生物材料替换为杀死的等量同种生物材料外其余均与乙装置相同。

考点·DNA的分子结构与DNA复制

1.DNA的分子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

DNA的主要组成元素有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碱基对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排列,碱基依靠氢键连接成对:A=T;G≡C,碱基平面间平行。

(4)DNA的结构特性

①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③稳定性:DNA中两条主链由磷酸与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等。

(5)有关DNA碱基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A=T、G≡C。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例:A+G=A+C=T+G=T+C=1/2全部碱基。

③两条互补单链中的(A+G)/(T+C)的比值互为倒数。

④互补配对的碱基在两条单链中所占的比例与整个DNA分子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DNA的复制

(1)时间

①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②有性生殖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2)条件

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

(3)过程

①解旋;②合成子链;两条链分别做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配对,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④DNA复制的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

(4)特点

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5)原则

DNA复制的原则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考点·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分类

2.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判断

通过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见的出题模式。解题一般程序如下:(五步法)

第一步:看题干,如题中已告知为色盲、白化病等熟知的遗传病。

第二步:确认或排除伴Y遗传。

第三步:判断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四步:判断常染色体还是伴X染色体。

隐性遗传看女病,其父或其子有不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病,其父、其子均病无一例外,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显性遗传看男病,其母或其女有不病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病,其母、其女均病,无一例外,则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第五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测。

患病呈现“世代连续性”显性遗传。患者性别无差别则为常染色体,女患多于男患则为伴X遗传。

患病呈现“隔代遗传”隐性遗传。患者性别无差别则为常染色体,男患多于女患则为伴X遗传。

考点·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2.免疫类型

考点·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的功能

(1)物质循环

主要包括水循环和碳循环。

①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②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③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2)能量流动

①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②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③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能量传递效率。

④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鸟类求偶时发出的鸣叫;化学信息:昆虫交尾时,虫体放出的性激素招引异性前来交尾;行为信息:蜜蜂找到蜜源后,回蜂巢起舞通知同伴。

考点·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师招聘生物学科分析以及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