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患冠心病一年多了,两个月前开始有阵发性的心绞痛。但因为每次发病时吃点药或休息一会儿就会缓解,所以一直没引起足够重视。
直到前两天,发生剧医院就诊。经检查病人发生心梗。血管闭塞无法打通,只能进行心脏搭桥手术。手术进行了6个多小时,病人才捡回一条命。
冠心病不是像感冒、发烧之类能硬挺过去的病。从理论上讲,冠心病人迟早会发生心梗,但冠心病有早期信号,只要病人注意自己的身体症状,及早就医,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
医院的心外科主任苏丕雄介绍,在心梗发生前的冠心病患者手术的成功率都比较高,但急性心梗后,部分患者,需做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才能挽救生命,但这时的抢救难度大,手术也风险增大。所以心梗应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为更严重的心梗。
一、冠心病导致心梗
心梗即心肌梗死,一般呈急性发作,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也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冠心病导致心梗的原因很多,往往与血压突然升高相关。例如我们常在新闻上看到冠心病患者因为上厕所用力的时候突发心梗,这是因为用力时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减缓,可能会导致心脏缺血缺氧导致心梗。
还有很多老人生气的时候突发心梗,这些也是有可能的。这是因为情绪非常激动时会刺激交感神经,从而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血供不足,从而引发心梗;交感神经受刺激还会使心率增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氧加重。
除了以上这两种情况,剧烈的体力活动、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刺激等都有可能导致心梗,并且心梗产生的机制类似。
有冠心病史的人容易引发心梗而危及生命。心梗的典型症状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左肩背部有放射性疼痛等。
虽然说心梗是急性病,但是50%以上的病人在心梗发生前几周或几天会出现下面这些先兆症状。
1)近余月内胸痛胸闷进行性加重;
2)心绞痛频繁发作,连休息时也发作且持续时间延长,含服硝酸甘油疗效不佳;
3)在休息或睡眠时突发心绞痛,患者常被剧烈的胸痛惊醒。
如果平时没有定期体检,并且近期出现上述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医院做心电图。
冠心病患者如果不控制病情,就会出现上述症状,更严重会发生心梗,所以为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心梗的发生,目前主要采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冠心病患者服用这3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心梗
冠心病的治疗需要做到重建血管,恢复心肌供血,合理的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预防心梗的重要方式。
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这3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有一定的地位,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肌供血,进一步稳定和减少斑块进展,从而减轻心绞痛症状,预防心肌梗死。
第一类: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并堵塞血管往往是心梗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稳定斑块可以减少心梗发生。
斑块破裂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激活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可阻断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阿司匹林是血小板环氧化酶1抑制剂,具有抗血小板及抗血栓作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该途径内血小板不能发生作用,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目前有多项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的证据显示,在心梗的高危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能使发生率降低1/3。
冠心病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应用时间的早晚和剂量大小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据统计,在急性心梗发病4h内用药,患者的死亡率减低25%,越晚使用死亡率越高。使用剂量要适当,用量过大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及上腹痛等,此外过敏也是较常出现的情况,过敏后可出现皮疹、黏膜充血及支气管哮喘,因此有出血倾向和过敏是该药的禁忌症。
此外应该告知患者避免吸烟和服用布洛芬等非类固醇类药物,这些因素会使阿司匹林的疗效降低。
第二类: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善冠心病的损伤程度,治疗冠心病。医院心内三科的陈威和杨清勇医生说,β受体阻滞剂在现代冠心病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进展。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善冠脉循环,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机制发挥作用:
1.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发挥预防缺血作用。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组织β1受体使整体心率的降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降低血压升高对血管壁的破坏。
2.改善缺血区血供。β受体阻滞剂使非缺血区阻力血管收缩,冠脉血流重新分布,从而改善缺血区灌注。
3.抑制心室重构:急性心肌梗死后会激活各种通路引起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抑制通路,延缓心室重构进程。
总而言之,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改善缺血和保护心肌,不仅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还能有效预防心梗和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选择如美托洛尔或阿替洛尔,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
第三类:硝酸酯类药物
我们都知道,在心梗急性发作之前的前几周或几天常会出现心绞痛发作的先兆症状。硝酸酯类药物是用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心绞痛发作可能是心梗的前兆,患者可以选择服用硝酸酯医院检查。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流在心脏和全身的阻力,恢复心肌供血,从而改善心绞痛,预防心梗。
临床上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有多种不同的给药途径,包括舌下含片、静脉注入等,不同的给药途径发挥药效的速度不同。对于较重的心绞痛发作的病人,可使用作用比较快的硝酸酯制剂。
硝酸酯类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会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常用的制剂有:舌下含片和静脉注入等。
硝酸酯类药物的舌下含片的代表药物是硝酸甘油,服用后迅速被唾液溶解从口腔血管入血,无肝首过代谢,作用快,1~2分钟就可发挥作用;应作为急性期的首选,作用时间短,半个小时之后作用消失。
随着硝酸酯类药物在急性心梗、心绞痛治疗中使用增加,其耐药现象也呈上升趋势,间歇使用药物会降低耐药性发生。
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部跳动感,心悸等。
以上就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三种预防心梗的药物。当然,除了通过药物,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方式可以防止心梗发作,这些方式对冠心病患者来说也相当重要。
三、冠心病患者其它预防心梗的方式
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则是通过长期服药和生活调理来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是治疗冠心病最主要和最基础的疗法。而面对急性心肌梗死,关键是做好预防。以下这几点是冠心病人在生活中预防心梗的重要方式。
1、多吃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冠心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该尽量做到膳食合理,饮食应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辽宁省的医学专家进行了长期足量摄入果蔬对冠心病疗效的研究,认为冠心病患者应是强化果蔬摄入的特殊人群,其合理膳食结构应是高维生素、高纤维素膳食。冠心病患者应多食果蔬日摄取量为普通人1.5倍。
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摄入蔬菜~克、水果~克,冠心病患者则宜增加相应的摄入量。
有研究人员曾做过这样的研究,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果蔬强化组和日常组。经过一年的观察随访,结果显示,强化组成员冠脉血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且好于日常组,其用药剂量和住院时间都相应减少。
果蔬中富含的多种维生素有抗氧化作用,有预防和抵抗动脉硬化的功效,而冠心病患者通过多吃蔬菜能避免冠状动脉血管壁硬化,保护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
老年冠心病患者可强化果蔬摄入,以预防心梗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但有血糖异常的老人不宜食用含糖过高的水果。
冠心病患者应该坚持的生活习惯还有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促进心脏的侧支建立,保证心肌的血供,减少心肌缺血死亡的几率。
2、注意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
冬季外出要特别注意保暖。冬季气温变低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循环速度降低;低温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纤维蛋白原会使血液变得黏稠,这些机制都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梗。
夏季也要注意预防心梗。在家开空调要适当给窗户留个缝,以免室内外的温差过大,冠心病如果突然进入较冷的空调环境或者由于天气炎热一下子喝了大量冰冻饮料,就会使体温突然下降,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液供应不畅,引发心肌缺血坏死,心梗发作。而且夏季出汗多,容易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更容易堵塞。
3、戒烟
吸烟会增加冠心病发生几率,导致心梗。因为烟中的尼古丁等各种有害物质可直接造成心血管损伤,长期吸烟损伤会更加严重。可能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加重病情,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希腊研究发现35岁或以下的吸烟者在冠心病心梗后还不戒烟,再次引发冠心病心梗的几率比戒烟者高出3倍。所以如果冠心病患者戒烟,能够大大改善他们的疾病预后。
4.坚持服药,控制好血压
患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治疗冠心病,服用抗心肌梗死的药物。
服用扩张血管的药物时一定要半卧或平躺着服药,以防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引起昏迷。
总结:
冠心病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危害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情绪、体力活动、劳累、气候刺激等都有可能引发心梗。预防心梗的3类药物是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肌供血,稳定和减少心血管的斑块,预防心肌梗死。
像李先生的冠心病患者,如果早期已经有了胸闷、胸痛等心梗的早期症状,医院检查,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注意气候变化,戒烟,按时服药等行为,冠心病患者能够预防心梗的发生,对他们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10(06):1-.
[2]梁峰,胡大一,方全,沈珠军.心肌梗死定义的全球统一和更新完善[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