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气说起话中医陈生田
TUhjnbcbe - 2024/7/28 17:27:00
白癜风可以治的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25.html

前言

今天把近些年来学医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目的不是为了显示自已的存在,而是想让大家一起了解中医的神

奇,从而为振兴中医摇旗呐喊!

自从上世纪初,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以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医疗市场,中医被一步步边缘化,现在的

处境更是及及可危,本人为此忧心忡忡。愿在耄耋之年以绵薄之力唤醒大家都来崇尚中医,学习中医,运用中医治病,让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一文化瑰宝在世界文明的舞台上重振雄风,再现辉煌!

一.“气”的渊源

气从哪里来?

(1)气从中华民族母语中来,我们发现在人们交流对话时,带“气”的组词、短句、成语、歇后语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如天气、地气、人气、土气、洋气、阔气、神气、帅气、傲气、朝气、盛气、勇气、才气、财气、运气、喜气、福气、、大气、小气、、吸气、出气、断气、脾气、力气、风气、生气、怨气、赌气、服气、脾气、、晦气、叹气、丧气、正气、邪气、晦气、戾气、娇气、气盛、气馁、气氛、气筒等。再如:秋高气爽、神清气爽、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理直气壮、浩气凛然、气吞山河、一鼓作气、一气呵成、荡气回肠、一身正气、一团和气、和气生财、年轻气盛、气血方刚、暮气沉沉、垂头丧气、怒气冲天、颐指气使、平心静气、心平气和、心高气傲、乌烟瘴气、、唉声叹气、低声下气、老气横秋、心浮气躁、趾高气扬、同气相求、沆瀣一气、臭气冲天、紫气东来、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卖了孩子买蒸笼——不篜馒头篜(争)口气,叫花子放起火——穷气烧天等等。

(2)气从古典哲学中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说:天,积气耳,这句话是说宇宙天地间充满了气,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千万莫把这个“气”误解为“空气”,“气”字在汉语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空气”,这是古代先民从栉风沐雨和呼吸中最先感知到的,这个气是有重量有体积甚至有气味的;而此处所谓的“气”无重、无色、无味、无形、无体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物质。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西汉大哲学思想家王充提出元气论,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气构成的。明末清初王夫之积先哲之大成提出,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以上所说并非真正在说气是从哪里来的,而是形象地表达从古至今,气,如影随形地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事务的兴衰成败和人的生老病死。

二,气的基本定义:综合各家之说,对气已达成如下共识:

即:气是细小难见,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从哲学观点看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正是因为有了气的运动变化才有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关于对气的研究不是本文的重点,我要说的是,对气的发现和认识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和巨大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成就具有划时代意义,比之牛顿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天文学说毫无逊色,它让西方文化西方医学显得孤陋寡闻、望尘莫及。尤其在医学领域它是让西方医学自惭形秽、自矮三分的主要原因。。

三,“气”延伸到中医领域之后

自从把气引入医学领域,气就如同猛虎进山鲛龙入海一样有了用武之地。因为气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所以用“气”来诊断疾病就让医生长了千里眼、透视镜,用“气”来治病,就让医生成了千手佛、万能钥匙。中医诊病注重第一印象,只需看一眼便对疾病有了六七分把握。这就叫观气色。说“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也就是说体内的任何变化都能从外在的气色上表露出来。基于这一点,中医创造了望、闻、问、切诊病方法,并且把望诊放在首位。西医诊病对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全靠影像设备和实验室检测到的化学成分来诊断疾病。可是无论CT磁共振还是电子显微镜”怎么也找不到主宰人体正常生理和病变那个“气”,更谈不上用气来治病了,这正是西医的一大短板,也是中西医之间最大差距之一,医院那些仪器设备通通搬出去,那么西医將全部失业回家抱孩子。(这话有点偏激)

古代名医扁鹊是观气色诊病的高手,著名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就在课本上学过: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將益深。桓候不应。扁鹊出,桓候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將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桓候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烫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所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候遂死。这个故事给人以两点启示,一是齐桓候讳疾忌医,结果命丧黄泉,自食其果。二是中医诊病的确神奇,通过看气色就能看出有无疾病,病在什么部位,以及病的程度。历史上有很多著名医学家观气色诊病,简直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比如医圣张仲景见建安七子之一,曾以一篇而蜚声海内的王桀,气色有点不对劲,断定他身体有严重隐患,劝他赶紧服五石汤,否则20年后必然眉毛脱落,用不了半年人就要死。当时王桀20岁,气血方刚,对医生的警醒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谁知张一语成谶,20年后也就是王桀40岁时,突然眉毛掉光,又半年一命呜呼!其实就普通中医,以望气色为主四诊合参,就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蛛丝马迹。如:

(1).一个人几日未见,偶然相遇竟不敢相认,这叫脱形。说明这个人气虚讲“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反证形来源于气,气虚的人还容易出汗,少气无力,少言懒语,语音低怯,动则气喘。如果一个人体态肥胖臃肿,肚大如弥勒,不用问这人一定是痰湿体质。因为中医有“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的说法。

(2).五脏有病脸面上就写着,五脏应五色,颜色白里透红属正常,脸色发白,肺有病,脸色发黑,肾有病,脸色发红,心有病,脸色发青,肝有病,脸色发黄,脾胃不好。其实人体还有很多病也都挂在脸上,比如早晨起来眼泡肿大,一定是肾气虚尿潴留,有黑眼圈也是肾气虚、睡眠不好,脸上长痘痘,是肺胃郁热,脸面浮肿色泽晦暗,这是粘液性面容,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如果一个人体型消瘦眼裂增寛,眼球外突(金鱼眼)并伴有心慌易怒多汗又可能是甲状腺功能抗进(甲亢),两颧泛红,嘴唇青紫(紫绀),不是心脏二尖瓣狭窄,就是先天性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原本英俊帅气的人,逐渐变得丑陋不堪,可能是患上脑垂体细胞瘤或肢端肥大症。假如是面无血色,嘴唇淡白,大多属于贫血,若鼻尖发红甚或长有赘生物,这是酒渣鼻等等,不能一一列举。

(3).人体病变从其他部位甚至细小末节都可以表露出来。医生在看病时,有时会让患者把手伸出来,因为手是人体全息器官,人体的全部信息都集中在手掌上,咱不是执业医师,对全息器官没有专门研究,不能完全读懂,但简单的还是容易一眼就看出来。比如这个人的手很瘦,又薄又干又平坦,说明此人脾胃不健康,如果大小鱼际鲜红,这叫“肝掌‘’,可能是肝炎肝硬化的征象,若发现胸部长有蜘蛛痣,基本就可以确诊。”有的人手指像捣蒜捶一样尖端粗根部细,这叫“杵状指”说明心肺有问题。有的指关节肿胀疼痛可能患有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除手之外人体全息器官还有脚掌、脊椎、耳朵等,可惜我们对此知之甚少。一个好中医会以明察秋毫的精神去观察患者身体的细小末节比如指甲头发等,以求尽量捕捉更多人体信息。

(4).舌诊是中医诊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舌诊是脉诊的补充和完善。脉诊固然重要,但是要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一般人很难做到,因为脉象非常复杂,单脉就有27种,加上复合脉就数不清了.王叔和的.[脉诀]和李时珍的可以倒背如流,及至临床却一塌糊涂。所以有形容切脉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而舌诊能看得见,比较直观。高明的医生甚至可以用舌诊代替脉诊。舌诊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看舌质,二是看舌苔。舌质红,体内有火,舌质淡,体内有寒,舌质紫暗甚至有瘀斑瘀点体内有瘀滞。舌苔花样就多了,舌象正常质红润苔薄白,舌苔厚黄,体内有热,舌苔厚腻,体内有痰湿,舌苔呈不规则片状,俗称“地图舌”是气阴两虚或肠胃功能紊乱。舌面无苔,俗称“镜面舌”舌质又是绛红色,是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舌干且有裂纹,是体内有燥邪,·······脉诊和舌诊各是一门专门学问,不便详述,本文旨在强调中医诊病的神奇和手段的多样姓。

(5).从患者言语和举止行为来诊察病情,如果病人在描述自己的病情时,不时唉声叹气,说明肝郁气滞,如果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胡言乱语,可能精神上有毛病,湖南中医药大学著名专家熊伯末教授,医院工作时,奉命到农村搞百日咳流行病学调查,走村串户没有发现一个病例,天色已晚只好打道回府。路过一个村村边时忽然听到一户人家院内有小孩咳嗽声,咳声很稀奇,阵发性呛咳之后,会发出高亢的吸气声,像鸡叫或鹭鸶叫那种声音,俗称(鹭鸶咳),这是百日咳的典型症状,后经检查果然一家三个孩子都感染上“百日咳”。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见病人两手交叉捂着心口,中医叫‘’叉手冒心“,不过你千万别以为他脾胃有毛病,这是因发汗过多,心阳虚害冷的表现。有时会发现一个人,手不自觉反复做一个动作,可能是患上强迫症。一个人步态细碎频率快,头摇手抖面无表情(面具脸)可能帕金森病。和我相识的的人,正要开车去上班突发心绞痛,家人火速医院,做支架手术,做完手术医生去洗手,忽听手术台上嗨的一声长叹,近前一看,病人死了。这叫“气脱”。人在病情危重神志昏迷时,还会做出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的动作,将要断气时还会出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的假象。

四,揭开人体“气”的面纱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气,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和日常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也是气,所以人体充满了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此在中医学里有关气“气”的词条最多,我从上粗略数了一下,大约有70条之多。说明气在中医学里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1:气的种类:

(1.1).主宰全身的气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元气是与生俱来,是父母给的先天之气,平时藏在肾里所以有时也称肾气,与先天之气相对应的叫后天之气,后天之气是水谷精微经脾胃运化所生,因此脾胃是后天之气生化之源。先天与后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元气是人体根本,也是其他各气的主宰;宗气也称胸气、大气。宗气聚集胸中是脾胃从饮食物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与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结合而成的。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对心和肺有支撑鼓动作用,所以胸中又被中医称为“气海”;营气与卫气,二者皆从水谷精气化生而来,但其性质、功能和分布却大不相同。营气其性精专,行于脉中,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而卫气其性标疾滑利,行于脉外,具有温养脏腑,护卫体表之能。

(1.2)分布于各器官组织的气。分布于五脏六腑的气,简称脏气、腑气,脏气包括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腑气包括胃气、胆气、大肠气、小肠气、膀胱气、三焦气、。人体其他组织器官也各有气所主,不能一一尽数。

(1.3).决定人健康与生病的气—正气与邪气,这是一对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气,正气来源于先天素质于与后天调养,邪气来源于六淫外邪与七情内伤。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正气与邪气力量的强弱决定着人的健康与生病,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人体和国家是一样道理,国家强大,外敌就不敢贸然入侵,国家贫弱,就要挨打。

2:气在体内的运动规律。气是以运动形式而存在的。气的运动称作气机,升、降、出、入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人体各器官都在进行升降出入的活动,如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一出一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升一降;心火下降,肾水升腾等。所以说,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具体表现在气的升降出入方面。气的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标志,气的运动一旦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因此,中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已,非升降,则无以生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气的升降出入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叫作“气机调畅,升降出入运动失调,就会出现“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只有气机调畅,各个脏腑功能活动才会正常,各脏腑之间才会协调统一。气机失调各脏腑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也会打乱脏腑之间的平衡。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形式,气不能内守反而外越叫作“气脱”,气不能外达反而结聚于内,叫作“气结”,气的运动受阻,在某地方不通时,叫作“气滞”,气上升过度或该降反升时,叫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该升反降时,叫作“气陷”。

另外,人体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与天气运动变化规律是完全一致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气的运行规律是:春天阳气开始上升外发,阴气下降内收,天气渐暖,万物复苏生长”夏天阳气最盛阴气最弱,万物生长茂盛生机勃勃,秋天阳气开始下降内收,天气转凉万物萧瑟果实成熟,冬天阳气最衰阴气最盛,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田野一片空旷。其实每天也一样随日出日落气也在周而复始地运行变化着。因人体气的运动变化与天气一样所以才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天养阳,冬天养阴这些生活习惯。

3:气的五大生理功能

(3.1)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的激发和推动的功能,人体内的其他物质都是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气具有活动力很强的特性它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也能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气还能推动血液运行至全身,同时精液在气的激发和推动下,才能完成生成、输布、排泄的过程。气的推动功能不足,就会影响人体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还会使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出现血液和津液的生成不足,运行缓慢,从而导致血虚和血脉瘀滞,水液停滞等病变。

(3.2)温养作用。是指气的温煦和营养功能,气属阳,阳性物质皆有温煦作用,能保证人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36—37度)气、血、精、津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而四者关系密切,又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气有滋养人体的功能。

(3.3)防御作用,气就像边防战士一样,时刻守护着人体安全,它可以固体内、实腠理,抵御外来邪气入侵,即便进来,体内又有强大的力量一举消灭之。

(3.4)固摄作用,一是对体内液态物质的固摄作用,如血液、汗液、尿液、胃液、唾液、泪液,精液等都需要气的统摄,才能正常运行,气不统血,血就溢出脉外,出现各种出血症状,气不摄汗就多汗、盗汗,气不摄尿,就会出现多尿,尿频、尿急。气不摄精,就会遗精、滑泄等。二是对人体器官有固定作用,不让其上下左右移动,气虚严重,就会气陷,中气一陷,就会出现胃下垂、子宫下垂、肛门脱垂等病变。

(3.5)气化作用,气化是指在气的运动作用下,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转化的过程。如水液进到体内必须经过气化,才能变成汗液、尿液、以及其他各种津液,脾气虚,水湿不化,,停在肠内咕噜咕噜作响。食物进入体内,需经过一系列气化作用,才能转变成热量能量。以满足人体各种需求。

五,用“气”治病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1:某生,男,18岁,年在备战高考百日冲刺的关键时刻犯病。因是邻居,他妈让我去看是咋回事。诊见消瘦面色晦暗。主诉不想吃饭,一端碗就打饱嗝。诊断为学习压力太大造成脾胃气机紊乱(相当于西医的植物神经紊乱)脾气不升反降,胃气不降反逆,故而食欲不振日渐消瘦,处以“旋覆花代赭石汤”原方

旋覆花半夏炙甘草各9克人参代赭石各6克生姜15克大枣(掰)4枚

一剂水煎顿服上药只服一剂食欲大增。一切恢复正常,当年顺利考上河南财经学院。此为降气和胃法

故事2:某妇,60岁年8月某日,经熟人介绍找我、看病,主诉恶心呕吐不止,医院就诊,医生按急性胃炎治疗,服吗丁啉、奥美拉唑不效。问其近期有过不顺心的事没有?一语戳到她的伤心处。原来家里有本难念的经。男人英年早逝,她单打独斗好不容易把一双儿女拉扯大,如今女儿已经嫁人,儿子30出头尚未成家,原因是家穷,又住在山里,给儿子娶媳妇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病。为了给孩子攒Q,她在城里的迎宾馆找了一份洗碗洗菜的活,儿女听说,嫌她丢人败兴,来叫她回去,母子之间生了一场大气,结果就有了病,不仅饮食全废,还不停地恶心呕吐。这哪里是胃里出了毛病?分明是怒气伤肝,肝郁气滞,横犯胃气,才形成胃气上逆恶心呕吐的症状。病在肝而不在胃。处以同仁堂舒肝和胃丸,一盒药没吃完就病好如初。这是舒肝理气降逆和胃法。

故事3:年老伴已换了8年的股骨颈出了问题吗,开始出现疼痛,需要进行股骨头更新术,医院询问后得知本地就可以做这种手术,于是决定就近为原则,就图个方便。岂知这个手术非同寻常,难度非常大,医生首先要把旧的股骨头拿下来,才能把新的换上去。可是旧的早已长死在骨头里,去下来谈何容易?手术前后进行了5个多小时,造成大量失血,病人严重贫血,会威胁生命。于是医生果断决定输血,可是就在输血停止6个小时后,半夜家人从尿液中发现溶血反应,赶紧把主治医生从家里通知来,这一下全院炸开了锅,医院竟没有医生知道溶血反应该如何抢救,众口一词是“那也没什么好法,就是停止输血吧”,此时已离输血已过去6个多小时,停止输血不是一句废话吗?输血反应是一种险恶的剧烈反应,它可以迅速让人的血液系统土崩瓦解抢救不及时或不得法都可以危及人的生命。我急中生智,突然想起家中有本,上边介绍过有关输血反应的常识,赶紧拿来递给主治医生,医生如获至宝。经过两天多的紧急求救反应才停止。然而血色素却从输血前的7·1降至6·1。我请求医生再继续输血,可是医生说啥也不敢再冒险输血了。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借助于中医自救了。

明朝名医张介宾在里有句著名的论述“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意思是说当血不足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情况下应当赶紧补气。医院的规矩了,让孩子们上药店自购了大量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晚上。在病房里自己输。另外又自抓了健脾益气助消化的中药,到医院熬制中药的灶房去熬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饮食慢慢有所增加,血色素也有所恢复,身体一步步走出困境。这是典型的益气救急法。

以上是我几十年潜心学习中医中药理论的一点心得、也是我多年临床积累的一点经验,期望大家能从心底认识中医,爱好中医,学习中医,宣传中医,弘扬中医,传承中医文化、使这一中华文化瑰宝能够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原创作家简介:陈生田,男,86岁,林州市任村镇人,年入党,年安阳二师毕业后参加工作。前二十年在乡村教书;年调县里工作,先后在县体委、市委市政府信访办、监察局、技术监督局工作,年退休后侍候瘫卧病床的老伴30年。(在此期间,专攻中医,略有建树)业余爱好体育、文学,经常写点文章,见诸于中国体育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红旗渠报等。林州市民协民间文学(故事)专业委员会委员。

#病因气而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气说起话中医陈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