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麻醉专家姜丽华用心感受生命
TUhjnbcbe - 2023/9/15 20:50:00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姜丽华

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学组秘书、河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麻醉学会妇儿麻醉学组组长。

赵*博一听说姜老师过来了,额头竟沁出几粒汗珠,戴着手套的手也有些哆嗦。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椎管内麻醉啊!赵*博是姜丽华教授已经毕业两年多的研究生,也是姜老师经常表扬的学生之一。赵*博说:“姜老师平时像妈妈一样对我们,但一说工作,就变了一个人。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完美,要求像做艺术一样做麻醉”。

姜丽华教授的“严”是出了名的。在工作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如此,对自己的学生要求也特别严,有时甚至是“苛刻”。这大概与她与生俱来的卓越优秀密不可分。

医学的天空浩瀚无边,岁月的江河激流匆匆。唯一不变的是,总有志士能人甘为医学事业殚精竭虑,总有拳拳赤子愿为杏林繁茂加瓦添薪。

姜丽华出生于河南开封尉氏县,父亲是尉氏县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的高材生。因为家人工作的原因,姜丽华的童年甚至幼儿园,医院度过。

浓厚的医学氛围,并没有让姜丽华将从医选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父母看来,人的生命相对历史长河不过短暂一现,推动人类历史健康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姜丽华自幼时起,耳濡目染父母宁愿自己吃点亏吃点苦也不能亏待别人的做人准则,为她以后的为人处世奠定了基础。

除了做人做事,父母对她并无严苛要求。正是这种放养式教育释放了姜丽华聪明自由的天性,这已经在她求学之初显露无疑了。她贪玩,奇怪的是仍能取得好成绩,还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老师见到了父母总忍不住偷偷表扬她。到了高中,她已是校风云人物,是同窗心中的偶像,是下一届的榜样。

直到现在同学聚会时,大家还笑称“你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不是现在,而是高中时”可不是?那时,即便是考试题出奇地难有人只得20分,她仍然考到分。老师们觉得奇怪,连她自己也搞不清楚。也许就是把学习当成一种爱好的劲头,她从学习中找到了快乐,不知不觉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她也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当一个外交官。高考时,老师们特别希望她考北京外国语学院,说在你的手心里呢,姜丽华的脑海里,浮现出未来几年自己舌战群儒,挥斥方遒的模样。

她蹦蹦跳跳回到家,兴奋地跟家人描绘了未来之路,没想到父亲的一句“你还是学医吧”,熄灭了未绽放的理想之花。这位医学高材生,对下一辈的期望是女承父业,以医救民心以医治天下。

学医是她最不想干的事情,医院大院里走出来的,医生一点都不神秘。但她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人活着就要帮助别人,要为全人类而活。选择当医生也是父亲为了让我救更多的人。”乖乖女的她,年以高分考取河南医科大学(现在的郑州大学医学院)。大学前几年,她刻意与书本保持距离。从小在学医世家的耳濡目染,医学院校的潜移默化,大三之后,竟有点喜欢上学医了,开始认真对待了,学得倒也不错,毕业还留校了。一粒从医的种子此刻悄悄发了芽。

年,医院外科实习已有3个月的姜丽华,在一次手术结束后被麻醉科主任叫到了一旁:“我已经观察了你好长一段时间,你的性格、做事风格非常适合做麻醉,机智果断、反应灵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能特别正确地做出判断和到位的处理。”

他还详细向面前这个不知道选择哪个科室的小姑娘讲了麻醉的现在和未来,“你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麻醉医生。回家跟你的家人商量商量,看看他们同意不同意。”

身为医生的父亲并未进行干涉:只要是医生,只要能治病救人,哪个科都行!

就这样,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年姜丽华被分配至医院(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她毫不犹豫主动选择了麻醉科——这个不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熟知、却又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室。医院麻醉科早期只有5个人,3个手术间,每个月来台手术。姜丽华用“房间简陋,设备落后”八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手术环境。她还清晰地记得,因长时间接触听诊器,她的耳朵变得又红又肿,特别是碰到小儿麻醉,那真是如履薄冰,由于做全身麻醉她还吸了一年多的乙醚。

艰苦的条件锻炼出麻醉医生敏锐的职业习惯。如今,姜丽华的手不管摸到哪里都很准确,甚至可以跟监护仪媲美,眼睛一看就能发现不少问题,哪里有异音立刻能听出来。

姜丽华知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她对时间吝啬至极,并先后考取在职硕士研究生和在职博士。读硕士时,儿子正上初中。但是姜丽华周一到周五是上课时间,周五医院值48小时班,几乎没有在家里的时间,耽搁了对儿子的照顾和督促。“我把自己的学习搞好了却荒废了他的学业”,这是姜丽华今生对儿子最大的愧疚。

博士期间,她师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姚尚龙院长,从姚院长那里学到很多,“作为院长,他很忙碌,但是他严谨的治学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她每分每秒都在吸纳都在追赶,学生的历程走完了,学习的历程远远没有结束。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年姜医院进修一年,年去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修,8年去了瑞典哥医院进修。这三次进修对她的促进是巨大的。

上图:瑞典进修

最难忘瑞典学习期间,除了巩固了临床知识、小儿心脏手术麻醉知识,以及新的麻醉管理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西方文化带给她的更深层次的睿智思考。她碰到了北欧从事了40多年小儿麻醉的著名专家KristerNilsson教授,不仅给予她巨大的学业帮助,更使她了解到欧洲的历史文化,从小到大在外国名著里阅读过的若梦如幻的梦境,在那里都变成了一种现实。视野上的开拓,思想上的升华更培养出姜丽华独特的精神气质。

求学、进修之路艰辛异常,困境和泥沼不止一次擦肩而过,年龄带来的求学压力常人更难以想象,但学习带给她的精神追求和享受远大于身体的透支。尽管博士毕业时已经40多岁了,她仍像空杯一样挑战自我,像海绵一样汲取养分。

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随着她在麻醉领域做出越来越多的成绩,她渐渐喜欢上这个专业,她开始觉得选择麻醉一点没错,就是她最适合的医学专业,也越来越坚定了这种想法。

30多年的光阴,她从一名小麻醉医生到享誉省内外的麻醉学教授,她用30多年的砥砺实践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了医学极致,照亮了探索医学真谛的道路。她就如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持续自我充电,不间断、持续地释放能量,如同一朵行走中的铿锵玫瑰,不管风晒雨淋,始终在麻醉事业的道路上绽放光芒。

上图:美国学习上图:医院工作

几年前一位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不到30天,由于心脏病医院,需要行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患儿年龄小、病情重,从麻醉诱导到动静脉穿刺,对麻醉医生都是巨大挑战,姜丽华教授用她对心脏病理生理的扎实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麻醉操作技巧,使小患儿麻醉过程非常顺利。但让人揪心的事情发生在手术后,由于心脏功能不好、又经历了在小小心脏上的手术操作,小心脏在手术结束后怎么都不想跳,怎么办?姜丽华沉着冷静,思考着让心脏复跳的对策,“当时也是一种强大的意念,孩子你要活着!”姜丽华回忆说。令她兴奋的是,在采取合理措施后,最终小心脏让人感动得跳了起来。这个孩子现在已经健康长大了。

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来到郑大三附院做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手术。老人家患有多年高血压合并心脏病,又是高龄再加上肥胖,对麻醉来说无疑就是一个挑战。姜丽华亲自做麻醉诱导,个体化用药,使血压、心律非常平稳,术中麻醉维持平稳,各项监测指标正常。手术也很成功,术后10分钟患者就完全清醒了。这就是姜丽华经常被称为“仙”的原因。

妊娠已有32周的程女士,被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血压过高,如果不立即结束妊娠,随时会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的并发症。“当时已有心衰的症状,孕妇喘不过气、不能平卧位。孕妇全身水肿的严重,对麻醉选择有极大的挑战,我们采取坐位椎管内穿刺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完善,孕妇胸闷症状减轻。宝宝平安出生,妈妈血压也平稳,手术顺利完成。最后就是大家最爱听的四个字:母子平安!”

恶性高热,所有医生谈虎色变的四个字,年7月就出现在郑州大学三附院,姜丽华从业31年来第一次遇见如此严重棘手的案例。患者命悬一线,怎么办?千钧一发之际,姜丽华立刻呼叫紧急救治小组,组织多人在内的抢救团队迅速施救,快速降温、有效控制患者亚低温状态。医院,协调各方资源,经过不懈努力,医院医院用最快速度调度出稀缺特效药:16支丹曲林,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而此时的姜丽华,已头晕的不能起身。整个抢救过程中,担任总指挥的她,衣服湿了又干,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更没有吃饭休息的时间,连上厕所也是一路小跑,甚至几天几夜未曾合眼。此次成功救治让郑大三附院成为河南省首家成功抢医院,也为全国恶性高热救治积累了成功经验。姜丽华深呼了口气,所有的荣誉与患者化险为夷相比,都不值一提。即使面对家属怀疑的神情,挑剔的语气,她仍然坚持按照正确的方法,最具责任感的气概治病救人。

她的名言“用心感受生命”为很多人熟知。在她看来,患者被麻醉后,不能说话,对外界没有任何感觉,但是他的生命在无声的变化,可能风平浪静,可能惊涛骇浪,只有麻醉医师通过监护数据,通过自己的经验判断感知患者的具体真实情况,并且做出相应的合理处理,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救死扶伤乃医生的天职,这种信念如磐石一般根植内心,并始终用坚持不懈的行动践行人类健康事业。

上图:作为河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带领大家参加全国麻醉医师羽毛比赛

年6月,由姜丽华牵头美国妇产科、麻醉科、产房助产士等“无痛分娩中国行”专家团队16人,来到郑州大学三附院产房,和三附院的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助产士们并肩作战了一个星期。继“无痛分娩中国行”之后,为了将“开展无痛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新理念在河南省普及,姜丽华发起了“无痛分娩河南行”公益活动。

“我国剖宫产率非常高,尤其是二孩*策放开后,很多女性都是瘢痕子宫,风险非常大,造成胎盘置入、前置胎盘、羊水栓塞等高风险的并发症增多,严重危害广大妇女儿童健康。”姜丽华说,产科医生、麻醉医生也同时面临巨大挑战,而最关键的是人口质量下降。用一句话说:‘瘢痕子宫,后患无穷’。”

从年12月份开始,医院妇产科主任、产房护士长,从第一站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开始,从县级妇幼保医院,将无痛分娩的理念传授给同行和基层医生。截止目前已经走过了30站,基本涵盖了河南全省,全省剖宫产率出现明显下降。

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无奈分身乏术,每站的公益活动姜丽华都放在了周末。记不清有多少次,周六上午下班后,医院门口的小摊上买个烧饼和豆浆就匆匆赶车踏上了“无痛分娩河南行”的道路。她说,“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会一直走下去!”“无痛分娩河南行”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多方人士的高度赞扬。

有的人向往鹤立鸡群,但遇事被动,喜欢叫苦,牢骚满腹,即使顺势而为达到目标,过程并不那么愉快。姜丽华不同于他人,她主动作为,从容优雅,在黑暗中拥抱光亮,于逆境中寻找快乐,不用点火也能自燃,无须清风也能自然盛开,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照见了其超乎其他人的精神和境界。

真正的热爱和持久的坚持让她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顺。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行为状态,塑造出相异的的职业人生。她始终相信: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只要坚持做一件事,做到极致,每个人都能成为卓越和优秀。

就是靠着这份坚持,她不仅取得了了不起的临床成就,科研贡献有目共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高达89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SCI3篇。撰写专著6部,主持科研项目3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教育厅项目1项,获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没想到有回报的工作过程中,她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回报。年姜丽华高票当选河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会长,每一票都是致敬,每一票都是祝贺。女性在麻醉学领域做到如此高的位置,并不多见。而这也只是她众多身份中其中一个,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学组学术秘书,河南省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麻醉学会妇儿麻醉学组组长。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等专业杂志通讯编委或编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培训基地、产科麻醉培训基地负责人。荣誉加持,不枚胜举。

只有姜丽华自己知道,所有荣誉的背后,与家庭的坚实后盾,与科室的团结配合密不可分。

家中,当父母需要照顾以及去世时,亲人们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家的责任,尽量不影响姜丽华的工作。姜丽华从事着父母最引以骄傲的工作,为人类健康的进步添砖加瓦,没有人比亲人更理解这份工作对于她和家人的意义。

她以卓越的气概,为科室发展运筹帷幄,以师长的身姿,为培养年轻人尽心尽责。当责任分担和利益分担到个人,每个人的激情都调动起来,团队更有向心力、战斗力,精细化管理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在姜丽华的带领下,如今三附院麻醉科已经40多位麻醉医生和护士,硕士以上占80%,手术间从3个发展到16个,手术量从过去的每月一二百发展到现在两千多台,科室面貌焕然一新。3年成为硕士生导师的她,至今已桃李满天下,留校的无论工作态度抑或能力都得到大家的好评,这得益于她的言传身教。弟子魏晓永、王涛等应该是聆听姜丽华教诲最多的,“她总给年轻医生讲,作为医生一定要尊重生命,要有所敬畏,要不断学习,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在做这些的时候千万不要想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在姜丽华带过的学生看来,学会做人做事是她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上天的眼睛是雪亮的,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帮助别人一定不要想着回报,你帮助了别人,有些回报你不想要也会来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麻醉专家姜丽华用心感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