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西部网」
据报道,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完成了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手术,目前这位57岁的患者情况良好。为什么科学家和医生会选择猪的心脏作为供体呢?
医院副院长、心脏外科专家赵强教授为您解答。
心脏移植供体短缺的现状
赵强教授表示,目前,全球移植器官严重短缺,每天都有人在等待中离世。在我国,每年的晚期心衰患者多达万人,但真正能够接受移植的病人约在人到人左右。
心脏移植从手术技术上来说,基本没有任何难度,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手术后一年的存活率在94~95%。我国的第一例、同时也是亚洲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是年在医院完成的。此后,心脏移植在中国不断开展,也有移植后患者存活20年以上的报道。
因此,心脏移植的难点还是在心脏移植供体短缺,这个情况与大量的需要接受心脏移植的晚期心衰患者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
赵强教授表示,为了解决移植器官短缺的困境,科学家们将视线转向了动物器官。不过,不同物种之间的异种移植,其排异反应比同种移植更为强烈,因此,科学家们采用了基因修改的办法。
大小接近、人畜共患疾病少、繁殖快……都是选择猪心脏的原因
为何选用猪心脏呢?赵强表示,猪的心脏和人类心脏的大小是接近的。从物种起源的角度来说,它和人类相差较远,因而人畜共患的疾病也比较少,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可以将猪的基因表达剪切掉,将人的基因转移到猪的心脏中,这样,猪的心脏移植入人体之后,排异反应就会减少。
据悉,手术用到的猪有10处基因被修改,其中,3个基因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排异;此外,为了防止移植后的猪心组织过度生长,猪的生长基因也被灭活;6个人类基因被植入到猪的基因组中,以增强猪器官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耐受性。
而且,猪可以快速地繁殖,所以医生选择猪作为一种供体的异种来源还是比较合适的。
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此前,科学团队已尝试将猪的心脏移植到50只狒狒体内进行实验,以研究免疫抑制、低血压、血液凝固受阻等术后反应的应对方法。
而在猪心脏移植前,去年10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将基因修改之后的猪肾脏移植到了一位肾功能不全的脑死亡患者的大腿上,虽然体外观察实验只持续了三天,但没有出现排异反应。
这是否意味着异种移植获得成功?
赵强教授表示,一旦这个技术成功,那对心脏移植、肾脏移植、肝脏移植,都能带来新的曙光,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但是,异种移植仍然存在伦理、技术层面等多重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
比如:排异反应是否比同种移植更多?猪的组织移植到人体后,是否会与人体免疫系统形成嵌合体,是否会遗传给后代,或是对人类的进化造成不良影响?伦理上来说,猪心脏的受者怎样自我认同?社会对他如何看待?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