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7世纪欧洲,是谁将心脏病学创建成一门单 [复制链接]

1#
刘*连出诊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88745012040704&wfr=spider&for=pc

引言

学界普遍认为,在哈维的研究之后,直到启蒙运动时,心脏病学才真正成了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但学科创立人是理查德·罗尔还是让·巴蒂斯特塞纳克,学界仍有分歧。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18世纪的科学研究可谓影响巨大。它证实了理性方法的有效性,影响范围远远超出物理学领域。

因为,既然人类能够经由理性勘破宇宙法则,那么便也能借助同样的方法,来揭示自然的奥秘,把握人类社会的规律。但是,仅有理性是不够的。经由人类理性所进行的知识论证貌似组织严密、无懈可击,有时却与所要研究的客体的真理并不相符。伊曼努尔·康德在向实验方法之父弗朗西斯·培根致敬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将此观点进行深化。

他认为,理性要靠经验来引导:“当作为原理的人类理性超越了一切可能的经验运用后,它也将跌入黑暗与矛盾的冲突之中。”他补充道:“超越一切可能的经验运用,来扩展人类认知,所表现出的只是一种对于独断主义知识的狂热欲望。”这样的学术环境也为医学领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临床观察、试验,以及一种新的临床解剖方法。

在英国,17世纪结束于哈维的弟子理查德·罗尔。他被视为现代心脏病学的先驱,其贡献在于将自己所掌握的生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研究及对病理的生理学解释中。年,他在伦敦出版了《根治术:论血液颜色与死亡》。书中,罗尔对心室衰竭的原因及影响做了明确解释。他描述了渗液性和缩窄性心包炎、肺心病、四肢静脉曲张、晕厥、水肿及其各自的病理生理现象。

他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做了非常准确的解释:“在我看来,这种凝血的原因在于心脏长时间运动缓慢。病人躺在床上,使体内的血液处于一种平坦、均匀的状态。这种情况下,血液运转得很慢,变得黏稠。营养液处在这种黏稠的血液中,就使血液更容易凝结,最后逐渐堆积,形成凝血。不难发现,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对于健康是多么有益啊!”然而,罗尔书中的论述并不全面,他未能说明冠状动脉以及瓣膜的病理。这也是许多人更为青睐塞纳克作品的原因,因为其论述更为完善。

18世纪,英国及其经验主义哲学家们经历了一次不同于欧洲大陆的文化演变。它采用了一种基于实验和大量临床描述之上的、独特的医学研究方法,而较少使用当时广泛流行于意大利和法国的临床解剖方法。在心脏病学方面,威廉·海伯顿是这一方法的杰出代表。他是最早一批重新坚持希波克拉底医学传统的英国医生之一。年,他在伦敦医学院讲述心绞痛时,提到了一种“胸部紊乱现象”。

此病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猝死:“患者走路时会非常痛苦,尤其在他们爬坡时,或者饭后不久。胸内疼痛,伴有恶心感,给人一种将死的错觉。但是,稍作休息后,这些病症便全部消失……胸骨的疼痛通常先是由左侧蔓延开来。疼痛区域一般为胸部至左臂中端。”海伯顿称这种疾病为心绞痛。此名来源于拉丁语“angere”,意为“透不过气”。

但是,由于缺乏临床解剖的佐证(他没有进行尸体剖检),他搞错了病因,误认为是肺部出了毛病。18世纪末,詹纳和佩里明确指出了病源实为冠状动脉。年,约翰·亨特使用临床解剖方法,剖检了一名心绞痛患者的尸体,发现死者冠状动脉有硬化的现象,左心室上有硬白斑,这恰与以前一位心肌梗死患者的病症相符。除大量的临床描述外,英国人也促进了实验的发展。

年,牧师斯蒂芬·哈勒斯在为一匹母马测量血压时,进行了一次开创性的血流动力学实验,但彼时的他并未认识到此次实验的意义。据记载,他曾将一根*铜管导入母马的左腿动脉内,另一端与一根玻璃导管相连:“一旦我从动脉中取出止血带,导管中的血液就会喷涌至左心室以上8英尺3英寸的高度。”英国医生兼植物学家威廉·威瑟林对于紫红色洋地*叶子的强心效果的发现,可谓意义重大。他于年出版的著作中准确地描述了洋地*的适应症、剂量、副作用和禁忌。

在意大利,启蒙时代拉开帷幕的同时,也揭示了一桩久被遗忘的事实:医学真理存在于对患者的观测报告中,而非在学究的连篇废话之中。克罗地亚人乔治·巴格里维是以观察和推理为基础的临床教学的先驱。在其著作《德普拉西医学》中,他用这些话来告诫学生:“年轻人要知道,不存在一本比患者本人更有教益且更有趣的书。”巴格里维,本名为尤诺·阿尔曼,生于杜布罗夫尼克。

他在两岁时成为孤儿,先是由耶稣会士抚育,后被意大利莱切城的医生巴格里维收养。他是马尔皮吉的学生,先后在博洛尼亚、帕多瓦和罗马工作。在罗马时,他曾担任两位教皇的私人医生。意大利人乔瓦尼·巴蒂斯塔·莫尔加尼是临床解剖方法的创始人。借由这种方法,他描述了大部分类型的心脏疾病。莫尔加尼曾在博洛尼亚学习医学,并担任过解剖课上的解剖员和讲解员。

二十九岁时,他接替了老师瓦尔萨尔瓦的职位,在帕多瓦教授解剖学。这里,他着手了一项重大工作——用他自定义的临床解剖法进行了七百多次尸体解剖。年,他在《透过解剖研究疾病之位置与成因》一书中公开了他的发现。在法国紧跟在意大利人之后,法国人也发明了自己的临床解剖方法。在心脏病学的领域内,先后有两位极为出色的医生。

雷蒙·维厄桑,路易十四的御医和医院的主任医师,曾对其所有的已故病人进行过尸体解剖。十年内,他解剖了近五百六十具尸体。为研究冠状循环及门静脉循环的构造,他在血管中注入了些许水银。在年发表的专论《心脏自然运动的结构和原因》中,他首次对于二尖瓣狭窄的病理进行描述,堪称临床解剖的极佳案例:

“年8月,三十岁的药剂师托马斯·达西斯先生在巴黎患上了痢疾。康复后不久,双腿开始水肿,且呼吸变得异常困难。他来到蒙彼利埃,医院接受治疗,而我则是他的主治医生。他躺在床上,高昂着头,呼吸困难;心脏剧烈地跳动,脉搏微弱而紊乱,嘴唇呈铅灰色,眼睛无力,大腿和小腿肿胀并发冷。不久,病人去世了。第二天,我解剖尸体,发现他整个胸腔内充满了淡*色的血清,肺部变得极大且十分柔软,因为其组织浸泡在淋巴汁液中。

我从胸腔内将其心脏及血管一起取出。右心室和右心房的体积都变得极大,简直如同牛的心脏。虽然腔静脉也极度肿胀,但即便如此,它也不及肺静脉和左心房那般大。二尖瓣硬化得如骨头,黯淡无光,左心室体积却明显缩小。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循环受到干扰,部分血液滞留在肺部。”让·巴蒂斯特·塞纳克来自热尔,先是在蒙彼利埃学习,约三十岁时去了巴黎。

他担任萨克森元帅的医生,随后又为奥尔良公爵服务,最后成为路易十五的首席医生。他的《论心脏的结构、运行和疾病》出版于年,共两卷,附有解剖图。此书被认为是心脏病学的开端。它的发行在欧洲引起了巨大轰动:莫尔加尼评价这本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波塔尔称它是18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这部专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胚胎学的报告以及心脏结构的研究;第二部分论述心脏的用途和功能;第三部分描述血液循环。第四部分,按照病因学和症状学的标准,塞纳克对心脏疾病进行了编目。

结语

在治疗方面,对于“逆反性心悸”,塞纳克建议使用金鸡纳。此病症与纤维性颤动而引发的完全性心律不齐的症状十分相似。后来,人们从金鸡纳中提取出了奎尼丁,用来治疗心律失常。塞纳克的贡献在于,证明了心脏疾病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普遍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心脏疾病所独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