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减少心脏手术后输血新策略中心静脉血氧饱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挂号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824/9356069.html
山医院麻醉科张维亮编译

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路志红审校

译者按

心脏手术后输血非常常见,以往一直以血红蛋白作为目标导向输血的标准,输血策略不明确会造成血制品的大量消耗,甚至会影响心脏手术患者结局。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合理的临床输血策略,既能减少血制品消耗又能保障患者预后呢?

围术期约50%的心脏手术患者会输注血制品,宽松的输血策略可能会增加血制品消耗,造成血制品的浪费;而限制性输血策略又会造成老年人或体质差的患者预后变差。采用血红蛋白(HB)为唯一指标的输血策略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标准。只要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能满足患者术后各脏器代谢需求,就能够达到输血的目的,减少贫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作者基于这一思考,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为指导制定输血策略,用于指导心脏手术患者在院期间的输血,研究是否能够减少输血。

研究对象为年11月-年8月拟行心脏手术的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择期或急诊体外循环开胸心脏手术,术前行上腔静脉置管,术后进入ICU,且术后血红蛋白9g;排除标准为患者发生急性出血。研究时段分ICU期间和病区住院两个时间段。对照组患者在血红蛋白低于9g/dl时输注血红蛋白;SvO2组患者在满足血红蛋白9g和中心SvO2≤65%两个条件时才输注血红蛋白。其他血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按需补充。若研究对象出现严重脓*症、脓*症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严重肺损伤需紧急输血,则无需按上述分组标准。主要研究指标是ICU期间患者输血比例,次要研究指标为ICU期间红细胞总输注量、出院时患者输血比例和红细胞总输注量,以及出院时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ICU停留及住院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7名患者因急性出血排除。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vO2组,每组50名。对照组所有的患者ICU期间均接受红细胞输注,总计94单位;SvO2组34(68%)名患者ICU期间接受红细胞输注(OR,0.[95%CI,0-0.];P0.),总计65单位;在出院时,Svo2组8名患者未输血,总计消耗红细胞96单位,而对照组为单位。两组术后死亡率、缺血或败血症发生率、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等无统计学差异。

SvO2组结合贫血和SvO2降低两项指标指导输血

两组患者输血情况对比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限制性输血策略相比,以中心SvO2为指导的输血策略明显减少了ICU期间和出院时心脏手术后患者输血比例及红细胞总输注量。中心SvO2可以作为一项新的参数用于临床决策,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输血;增加中心SvO2作为新参数用于临床输血决策,可以帮助患者在发生贫血时进行个性化输血,节约血源。作者也指出了本研究的几点局限:本研究是单中心研究,仅对临床实践情况相似的医疗中心有借鉴意义。同时本研究不能排除因缺乏盲法造成的偏倚。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而且没有考虑影响输血的其他因素,如心排量、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含量等。

评论:血红蛋白的值一直是临床输血参考的重要指标,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研究者开始注重在输血治疗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