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水肿也被称为“浮肿”,是过多积液存在于人体组织内造成的肿大现象。
而心脏瓣膜病患者,因为瓣膜受损心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回流受到阻碍,静脉血淤积在手脚末端,血液中的水分逸出,从而产生水肿现象。水肿多见于下肢,到了晚上下肢水肿,用手按小腿及指甲,会出现凹进去的现象,而且部分患者体重较白天增加约1千克。出现水肿问题除了心脏疾病引发,还可能是肾脏、脾胃所致。
中医如何治疗水肿,有经典方剂可供参考。
消除水肿中西医各有方法
在西医中,治疗水肿常用利尿剂,所谓利尿剂即为利于排尿的药物,目前西医常用的利尿剂为氢氯噻嗪,适用于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等。除此之外,氢氯噻嗪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适用药物,被广泛运用。然而长期使用利尿剂存在诸多副作用,也让患者们忧心忡忡。
相比于西药,中医的利尿剂也有很多,其利尿消浮肿效果佳,且没有副作用,为治疗水肿打开了新思路。其中,中医方剂五苓散,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五苓散配方图
网络水肿与心脾肾等脏器异常运行有关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里还说到,心、脾、肾三脏阳气旺盛运行平衡,就不会产生多余水气。但如果是心阳不足,坐镇无权,不能降伏下阴,则使寒水上泛,而发为水气上冲,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包积液等心脏疾病引发的水肿,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是脾气之虚,而使水湿运化失常、水湿停蓄溢于肌肤而导致四种浮肿。
肾主水而有主宰水气的作用。如果肾阳不足,气化无权,不能主水于下,则亦可导致水气上冲,届时肾脏代谢失调引发四肢水肿。
中医方剂五苓散利水渗湿消水肿心
中医证实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方剂。水液的异常分布,《伤寒论》的注家们称之为“蓄水”证。但“蓄水”时水液并非仅仅停留在下焦的膀胱,可以停留在人体的任何部位。蓄于下则小便不利;蓄于中则见“心下痞”和水入则吐的“水逆”;蓄于上则见“吐涎沫而癫眩”;蓄于表则有汗出;蓄于肠则有下利;蓄于肌肤则有水肿。至于现代医学中青光眼的眼压增高,梅尼埃综合征的内耳迷路的积水,以及脑积水,肝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等,都可以认为是“蓄水”的表现形式。只要出现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者,都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天津心悦中医在治疗有水肿问题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时,往往会辨证施治,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症状、病情、病症、病程等方面,合理配伍消水肿的中医蜜剂膏方,一方面消除患者水肿问题,使心、脾、肾三脏阳气旺盛运行平衡,身体不再产生多余水气,另一方面则是营养心脏,增强心肌功能,修复受损瓣膜,激活机体自愈能力,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推荐阅读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不作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图片及部分资料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心脏瓣膜病”咨询沟通可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