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酒渣鼻医院介绍酒渣鼻的主要危害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414/8846363.html新篇章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完成首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为患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心病”。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电生理手术进入“全三维模式”时代,开启了东院心血管治疗领域的新篇章。
病例分享
今年2月,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年,伴乏力、头昏”入院。患者描述其症状频繁发作,口服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结合患者的症状及发作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石向江主任诊断其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过往病史,心内科团队建议尽快手术。经过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后,决定选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
射频消融手术三维导航系统画面
术中,石向江主任和杨健主任医师密切配合,进行电生理检查证实双径路,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3)的帮助下,确认消融靶点。术后行电生理检查,心动过速不能诱发,手术顺利完成。
次日,医生查房,患者无心悸症状发作,恢复良好。由于是微创治疗,患者第二天便可下床行走,术后第三日顺利出院。
医学科普小课堂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室上速发作时常为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作时心室率可达~次/分,患者常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不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晕厥、心绞痛甚至休克的表现。
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取决于心动过速发生时心率快慢及持续时间长短。
发生原因:
心脏每一次跳动都是通过电信号来引导的,电信号通过心脏内一些特殊纤维(传导束,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电线)传导扩散,使心脏各处按一定顺序和频率,合理、有规律地收缩。
心脏里也存在一些异常的“电线”,这些异常的“电线”多是先天性的,一般情况下不参与心脏电信号传导,不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表现出来,但是当一次偶然的早搏让它们通上电以后,就会影响整个心脏的电流,使电流在局部某一个环路内不停打转,每一次打转都传导一次电信号,使心脏跳动一次,持续不断打转最终导致心动过速发生。
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术和外科开胸手术等。由于发作没有任何规律,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起到预防作用;外科开胸手术因创伤大,目前基本已不用于室上速治疗;射频消融术因风险较小,成功率高,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线治疗方法。
二、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是一项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将很细的导管从颈部或锁骨下、大腿根部放入血管内,到达心脏病变位置后,释放射频电流,从而一次性消除“病灶”。
适用范围:
对多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比较优势:
与外科手术相比,射频消融术只有针眼大小的皮肤切口,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病人清醒无痛苦感,治疗后患者无不适症状、体力恢复较好、感觉舒服。
与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术可完全根治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可以减少症状的频繁发作,可避免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的*副作用。
与传统射频消融手术相比,三维射频消融术射线辐射大幅度减少,基本可以避免传统射频消融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一旦发生,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的可能,安全性大大提高,手术时间也明显缩短(1小时内完成)。
----------
三维射频消融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脏介入手术的治疗迈入新台阶。未来,心内科团队将陆续开展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东院“护心团队”
跟我们一起了解▼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
-
心血管内科目前有医护人员20人,医生6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硕士研究生3人,特聘专家2名。
科室配备有中央心电监护系统,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仪、除颤仪、飞利浦DSA、临时起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高压注射器等各种诊疗抢救设备。
科室能熟练开展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肺栓塞等的内科诊疗、介入诊疗以及遗传性心脏病的基因诊断。
审核:石向江陈小红匡睿王磊
图文:刘晶天赐
编辑:刘晓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