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晓丽心脏核医学检查ldquo照亮 [复制链接]

1#

新华网讯

据统计,年全国有万冠心病患者,但全国仅有8.8万人次接受了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我国临床医师对于核医学的了解与认识远远不够,将该技术推广到临床应用有巨大潜力和空间。“核医学显像技术的特点就是将安全剂量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或者示踪剂)注入到人体内,然后采用专用的仪器对人体内发出的射线进行探测,从而达到成像的目的。心脏核医学检查由于其无创性功能显像的优势,在疾病的精准诊断、鉴别诊断、危险分层,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估和预后估测等方面均可发挥其独特价值。”谈到核心脏病学的临床价值时,从事核医学工作29年的首都医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张晓丽教授这样介绍到。同时,核医学显像获得影像的过程比较复杂,获得的图像较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CT影像更加抽象,因此,对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专业的系统性培训,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多学科尤其是临床心内科和心外科专家的大力支持。

首都医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晓丽教授

张晓丽介绍到,心脏核医学检查作为一项无创性的影像技术,通过该技术能够更加精准、清晰的展示组织和脏器在不同状态下的血流灌注情况、代谢活性情况、细胞活性情况等生理、生化功能,也能够对心脏的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进行准确评估,从多角度、多层面对疾病做出精准诊断。因此,核心脏病学在冠心病的发生和不同发展过程中均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在当今精准医疗中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学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年,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携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联合发布了中国首部核素心肌显像的临床应用指南。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心脏核医学检查方法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主要通过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诊断冠心病,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术可以准确评估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治疗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指标就是患者是否有存活心肌,其中PET心肌代谢显像是无创性评估心肌存活的“金标准”。如果患者有存活心肌,那么通过接受心脏搭桥术、支架术等治疗方式可以改善血供,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然而,如果患者心肌细胞功能严重受损、细胞发生死亡,变成梗死心肌,那么血运重建术改善梗死心肌功能的作用有限。因此,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精准评估心肌缺血和心肌存活,以及心功能情况,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制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此外,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精准测定绝对心肌血流量和血流储备功能,对冠心病进行早期诊断,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对易患冠心病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度分层,并针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对判断为低危的冠心病患者,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仍然可以通过强化药物治疗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避免患者接受进一步的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乃至支架手术等治疗。通过核医学的显像手段还可以早期检测出血管内有不稳定斑块的高危患者,采用及时控制高危因素和降血脂强化药物治疗等手段,避免斑块脱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乃至猝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在与临床医师交流合作中,她经常把核医学比作“黑夜中的灯塔”,能够”照亮”前路、指引正确的治疗方向。

近年来,核医学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临床对其接受度与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但学科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后浪”的支撑。张晓丽认为,对于核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的理论体系教育,帮助核医学医生建立扎实的病理学、生理学功底。同时由于核医学检查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准可靠,因此也需要格外重视医师的实践操作培训。在临床实践中,核医学科医生把自己当成临床心内科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症状、冠心病高危因素、既往病史和接受治疗的情况等情况,针对性的指导患者接受最合适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认真解读和分析,从而给临床提供精准的个体化诊断报告。同时,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核医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核医学,进而推动核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参与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核医学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国内核医学同仁需要不断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通过海内外的国际学术交流,开拓视野,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全球经验引进来的同时,也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全球。

张晓丽补充到,通过核医学心脏检查能够精准地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和存活心肌,但心脏核医学有不同的检查项目,医生要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症状、冠心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佳检查适应症,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对于许多不熟悉核医学的人而言,“核”这个字听起来或许有些吓人,人们往往“谈核色变”。张晓丽分享到,实际上在核医学的各种检查当中,患者仅接受非常小的辐射剂量。在进行人体显像前,经过一个漫长的路,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验证其无*性和可靠性。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设备的升级,检查对患者产生的辐射剂量也得到进一步降低,因此,患者完全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心和顾虑。希望更多的老百姓和临床医生能够了解掌握核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共同努力推动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让这项技术造福于中国的老百姓,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来源:新华网、微雅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