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脏疾病介入治疗中低血压并发症应如何应对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al/

我们之前已经为大家介绍过急性血压升高的紧急处理流程和降压药物选择,其实在临床时还会遇到急性血压降低的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紧急升压处理,尤其是行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时。

根据先前的报道,心血管病内科介入治疗术病人发生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不及时发现与处理或处理不当,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而参加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医师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准备充分的急救措施,有效地防范和降低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一、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引起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1.血管神经性调节功能障碍

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综合征(迷走性晕厥):

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各种刺激如损伤、疼痛、血管受刺激、压迫等,作用于大脑心血管运动中枢,通过激活胆碱能植物神经系统,反射性地导致内脏和肌肉内大量中小血管急剧扩张,心率、血压迅速下降,严重者心率20~30次/min,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临床表现为颜面苍白、出冷汗、反应低下,四肢皮凉,视力模糊等循环功能衰退表现,有时表现为恶心、呕吐、抽搐等。

②神经源性休克:

主要由于动脉阻力的神经调节功能突然严重障碍,血管张力丧失,血管扩张,周围阻力急剧下降;同时也可造成容量血管迅速扩张,血管床容积与血容量间的平衡失调,造成显著的相对性有效血容量不足而出现低血压状态。其最常见的诱因之一为剧烈疼痛。

2.器质性损害

主要为操作不当引起的损伤,是一种极其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心包填塞、大出血所致的血容量不足。器质损害性休克如未及时发现与处理,后果非常严重,须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如心包引流,动脉缝合、压迫止血,使用升压药等。

二、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特点

1.易发时间

①此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拔鞘管时及其后30min左右;

②术后返回病房后60min左右;

③手术结束压迫血管止血过程中尤其是二尖瓣术后同时压迫双侧股动脉区止血时;

④少数可发生在手术开始麻醉穿刺时。

2.其他特点

①患者禁食时间过长(≥5~8h);

②动脉穿刺部位明显出血特别是皮下大面积血肿,出血过多时;

③动脉搏动触摸不清,反复穿刺后用大纱袋压迫过度时;

④患者体形偏瘦、精神较为紧张;

⑤近日进食偏少,手术时出汗较多,输液偏少等。

⑥同时也应指出,有些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常突然发生,没有任何前述各种诱发因素,可能与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有关,医师应高度注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抢救措施。

三、低血压并发症的预防

①手术中、拔管前后、压迫止血时,先进行简要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②手术和拔除鞘管前应进行充分的麻醉,特别是深部动脉周围的麻醉,拔管前应先进行试验性揉按穿刺部位,给予一定的适应过程,观察有无不适反应,绝不可粗莽行事;

③拔动脉鞘前应确保完好的静脉通路和动态心电血压监护。先缓慢拔出动脉鞘,观察数分钟,包括心率、血压以及患者的反应,如无异常再拔除静脉鞘,如果出现心率、血压下降或(和)患者反应异常,立即从静脉快速给药和补充液体。

④拔管前应先摸清动脉搏动部位,以中指和食指压迫动脉止血,忌用大纱块、大纱袋大面积猛力压迫止血。

⑤拔管后应严密观察病情2h左右,及时发现急性/亚急性心包填塞、内出血、低血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⑥个体化原则:根据个体状况,选择延迟拔管,患者回病房后30~90min后,经过输液,稳定情绪,再考虑拔管,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有利于止血。

四、低血压并发症的紧急处理

①发现病情后立即将患者身体放平或头稍低足高位。

②如果穿刺部位有明显的出血、血肿或者局部明显地疼痛,则应该拆除原包扎,重新压迫包扎止血。

③立即从静脉快速注入阿托品1~2mg,观察心率,2~3min内心率如无变化,再重复用药一次。阿托品用量30min内不要超过5mg。

④立即快速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首选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必要时输入血浆或全血,特别注意,如果快速输液~mL后外周动脉血压仍难以维持稳定,则应考虑使用升压药物,首先多巴胺10mg静脉推注,如血压上升后仍不稳定,再以多巴胺静脉维持。

⑤当给予了大量输液和适量升压药、阿托品后,血压仍偏低或较低,全身状况仍不稳定,心率加快,末梢循环差,则应怀疑有严重内出血,亚急性心包填塞,血气胸等情况,立即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情,作出相应的处理。

参考资料:

1.况瑜天,俞铭燕.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低血压症的临床表现与对策.实用医学杂志,年第25卷第9期.

2.王禹,朱秀勤,等.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特点与处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年9月第20卷第9期.

3.马长生,盖鲁粤主编.介入心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

4.陈灏珠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心脏病学分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p>

转自:嘉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