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不明原因的高血压;
罹患“鹅卵石大”的心脏肿瘤;
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变;
几近命悬一线的22岁女大学生敏敏,她的青春韶华还能延续多久?
······
心脏中心主任何奔教授(左)、心外科孔烨教授(右)与患者术后合影
今年3月,敏敏怀着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医院求治。在经过颇多曲折的精心诊断之后,4月28日,医院心内心外团队在新落成的杂交手术室,为敏敏实施了“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肿瘤内外科联合”一站式手术;尽管手术过程异常艰难,医院心内心外团队凭籍高超的技术和严谨的医学精神,成功拯救了患者“病入膏肓”的心脏。根据文献检索,此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肿瘤内外科联合一站式手术”为世界首例。
敏锐判断
“患者一定是降主动脉有狭窄!”
患者敏敏是位22岁的在校大学生,却有近10年的高血压病史;虽然跑遍了包括上医院相关专科求治,但始终未能查出病因。2个多月前,医院心超发现,她的心脏有局部异常“增厚”,建议她到上海进一步诊治。于是,患者抱着一丝希望,慕名医院“试试看”。
在详细的问诊沟通中,患者有个不经意的描述,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的注意,患者抱怨冬天的时候,双下肢经常冰冰凉,且皮肤还有“蚁行”感。
“一定是降主动脉有狭窄!”何奔教授凭借35年的行医经验以及扎实的临床功夫,根据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果然,通过四肢血压测量,发现患者双上肢血压/80mmHg左右,双下肢血压却是正常的/70mmHg,说明患者的血压只有上肢高,下肢正常甚至偏低,而正常人下肢血压应高于上肢20-30mmHg。
当时在现场的患者家属表示:看了近10年的高血压,还是第一次有人给敏敏的四肢测血压。进一步的CT造影,亦证实患者“降主动脉缩窄”这一先天性心血管发育异常。
重大挑战
巨大肿瘤占据左心室心肌很大部分就在大家很庆幸找到了10年高血压的病因,并很快可以通过支架植入治疗患者高血压的时候,心超发现了一个更为“要命”的问题。原来,在外院求治时医生曾怀疑患者心室肌肥厚,医院心超却提示:心脏肿瘤且占据了左心室壁的绝大部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是什么性质的心脏肿瘤?恶性的还是良性的?是否能切除?是否与主动脉缩窄有关?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进一步诊断治疗。面对病情的进一步诊断,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何奔教授迅速组织心内科沈玲红教授、潘欣教授,以及心外科孔烨教授,放射影像科于红教授、沈艳教授、江一峰教授,心脏超声吴卫华教授,核医学科谢文晖教授等进行多学科MDT大会诊。经过多学科多种影像技术的仔细检查评估,专家组得出了对肿块的初步结论:“一个巨大的占据左心室心肌很大部分的,边界尚清楚浸润性不强,可能是良性的实质性占位;与主动脉缩窄可能无关。因为累及心脏最关键的左心室壁,其生物学行为应该按照恶性处理;手术切除有挑战,但可以进行探查。”
知难而上
团队合作成功置入支架并剥离肿瘤
4月28日,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在医院新落成的杂交手术室里,潘常青院长亲自坐镇指挥,心内心外科组成的手术团队依次上台,为患者实施高难度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肿瘤内外科联合”一站式手术。先由心内科何奔教授、潘欣教授、王承教授进行主动脉支架植入,当定位精准的支架释放后,患者的血压迅速由(麻醉中血压)降到/70,狭窄段前后压差接近0。
何奔教授、潘欣教授、王承教授进行主动脉支架植入
随后,心外科李伟教授打开胸腔,暴露心脏,发现肿瘤已向心包外膜浸润;面对这一情况,是否能完整切除?切除后会不会低心排?心外科孔烨教授上台一摸,凭借30年的外科经验及术前充分的影像学研判,孔烨教授冷静而坚定地说:“与术前判断的走形及大小基本一致,我能手术。”在之后的一小时里,孔烨教授思路清晰,判断精准,手法如行云流水,将一个鹅蛋大小的肿块,从左心室前壁的心肌中几乎完整地剥离下来,且不损伤心脏一根血管一条腱索,最后用牛心包补片进行完美修补。
孔烨教授剥离的心脏肿瘤
术后,患者心脏迅速自行复跳,病情平稳,第三天即下床活动。患者及家属十分感激医院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根据文献检索,此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肿瘤,一站式同时处理,为全世界首例。
青春如花
敏敏的微笑是医生艰辛付出的最好回报心脏中心主任何奔教授在接受《门诊》采访时强调,该例联合手术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精心组织,得益于医院心脏中心完善的MDT多学科联合讨论体制,得益于广大胸科人“心系健康,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怀,得益于广大一线医护员工“敬畏生命,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5月11日,患者敏敏出院前,特意将一面锦旗送给了医院。医院时已完全不同。望着眼前这个脸色红润、笑容明媚的青春女孩,所有曾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都倍感欣慰。何奔教授感慨地谈到:“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是令人开心与激动的事情,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医学领域不断地探索。我们要让医院心脏中心,成为所有疑难心脏血管疾病的终结者。”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