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明白知识
作者:明白知识er
一个人平时不会特意去觉察自己心脏的跳动,除非心脏感到不适。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山西,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大省。它就像中国的心脏一样,虽然一直在默默跳动,为全国各地长期供应各类矿产资源,但在没有意外情况发生时,毫无存在感,不会有什么人关心它。
直到一场持久的大雨浇到了山西省头顶。
10月2日到10月7日,全省个县(市、区)中,有18个降水超过毫米,有51个县市区降水在毫米到毫米之间。省会太原的降水量达到毫米,总共降下约14.9亿立方米的雨水,相当于约98个西湖的蓄水量被倾倒进太原。
◆10月9日,在山西乡村间蔓延的洪水。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新京报
而后的几日,雨势转小但仍在持续,直到10日前后,山西各地的雨才陆续停止,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力量开始不断进入。
但15人死亡,3人失踪,1.95万间房屋倒塌,.69万亩农作物受灾,无数畜禽圈舍被破坏,秋收、秋种、秋耕不得不推迟的悲剧,已无法逆转。
因乌马河决堤而受灾的太原市清徐县中,有人向《新京报》的采访记者表示:
「车辆、家电、粮食、饲料全淹了。牲畜被淹死,幸存的也没有饲料可以喂养。一些厂子的设备、原料也都遭受了损失。」
「整个村子基本都是平房,一米多深的水淹过后,基本啥都没有了。」
这种情况,除了「不幸」一词外,恐怕没有什么别的话语可以形容。
◆被暂时安置在体育馆中的山西受灾民众。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新京报
然而,对山西人来讲,不幸的境况并非只在当下出现。
从古到今,山西的命运似乎就与「幸运」二字关联不大,战乱与自然灾害一直是压在山西人头顶的两座大山。
先来说战乱。
古代山西为什么战乱频发?
因为这块地方实在太重要了,如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赋诗所言:
「华山玫瑰燕山龙,大青山下斝与瓮。汾河岸边磬和鼓,夏商周及晋文公。」
汾河岸边发源出的文化,从夏商一直到春秋晋文公的故事,都发生在山西附近。
这些历史与地理,清晰地告诉我们,山西究竟有多重要。
在山西,有三条河流非常关键,一条是从北部流进来的海河支流桑干河,一条是从南部流进来的*河支流汾河,最后一条是紧挨着西部与南部的*河本身。
◆山西省境内主要水系示意图。图片来源: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这三条河滋润了山西的土地,配合华北的气候,使得山西中央地带成为了一片适宜耕作的区域,文明由此而诞生。
旧石器时代的匿河遗址、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都可以在山西省内找到踪迹。
依据传说,再往后的尧、舜、禹时代,山西,特别是晋南地区,是当时整个华北地区的*治文化中心。
西周初年,周成王将其弟唐叔虞封在山西,定国号为晋。
春秋时,晋国与胡人、燕国、齐国、楚国、秦国等接壤,位于北御外敌又连接中原的交通要地。
◆公元前年,「三家分晋」前夕的春秋局势图。图片来源:史图馆
与如此之多的强大势力接壤,还能逐渐发展为*河流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晋国自然有其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屏障就是山西的地利。
山西的地形非常独特,位于*土高原东部,西侧有吕梁山脉,东侧是太行山脉,北侧有恒山,南侧有中条山,大山环绕,将几块盆地包裹在中间。
◆山西地势图。图片来源:山西省自然能源厅
任谁看到这样的地势,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易守难攻」四个字。
不过,无论多么易守难攻,当它是一块适宜耕作又连接汉胡的交通要道时,它都不可避免地会与战争,特别是族群间的战争扯在一起。
东汉初,北方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降汉,被获准将族人迁移至朔方、云中、雁门等郡(山西北部地区)。而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部分匈奴人开始向南侵袭,抄掠百姓,最后被曹操降伏,分为五部,迁移到晋西南一带定居,补充人口。
然而,曹操此举却为日后埋下了隐患。山西人陷于战乱的历史,愈演愈烈。
西晋末年,山西境内的匈奴酋长刘渊起兵造反,建立十六国之一的前赵,其子刘聪后来又接连攻克洛阳、长安,灭亡西晋。
继而,作为战略要地的山西,又被后赵、冉魏轮番攻克后掌控,最终在鲜卑拓跋部扫平北方,建立北魏,饱受战火的山西得到了暂时的安定。
之后,从北魏到北周,虽然控制山西的*权仍在变动,但山西一直很重要,平城(今山西大同)曾是北魏首都,晋阳(今山西太原附近)亦是*治*事中心,这也是山西在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间。
隋唐五代,山西的地位虽没有南北朝时显著,但仍有相当的重要性。
晋阳所在的并州,是*河流域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治*事中心。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建立者也都以山西晋阳为根据地,一步步攻取*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上演了一幕幕改朝换代的历史剧。
其间,还发生了一件影响到山西后来命运的重大事件。
臭名昭著的后晋皇帝石敬瑭,做出了向契丹献出燕云十六州的卖国举动,河北北部以及山西北部归属于辽国契丹人。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从示意图左侧可可以看出,大同及桑干河沿岸的朔州均涵盖在内,山西南部无险可守。图片来源:腾讯
这使得本来易守难攻的山西被拦腰截断,分裂成了两部分,山西南部的守卫难度大大增加。
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花费大力气攻克晋阳后,鉴于唐末五代的教训,为了防止再有割据势力控制晋阳,叛乱建国,便将千年古都晋阳城付之一炬,将地区的行*中心移动到了阳曲县唐明镇,即今天的太原所在。
由此,开启了大同与太原分属南北,山西盆地成为北宋抗辽前线的日子。战争对山西人的影响到达了又一个高峰。
山西的战乱岁月就这么从春秋一直绵延到宋代,直到明清这两个统治更稳固的长期大一统王朝,境况才终于得到改善。且由于晋商的存在,即便明清经济中心南移,山西的经济状况依然好于北方大多数地区,重要性仍在。
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战争缓解了,自然灾害却无法轻易消弭。
山西的气候类型很明显,地处中纬,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理论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不过,由于处在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交错区,加之独特的地形因素(山地与丘陵面积占据了山西80%的面积),在群山环绕,地势起伏大,南北高差悬殊的情况下,山西各地温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实际上都很不稳定。
明清之际,受到「明清宇宙期」影响,山西的旱灾与涝灾相较以往尤为严重。
◆明清宇宙期,又称方志期,一般指公元至年间的一段气温较低的时期,尤其是至的两百年间,平均气温最低,堪称「小冰河期」。长时间的低温天气不仅使得低温霜冻灾害比较严重,同时低温可以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图片来源:地图公社
以明代为例,据邹文卿《明清山西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技术》一文统计,明朝年中,有年都出现了旱灾,共有县次出现旱情,出现频率高达62%,即平均十年会有六年发生旱灾,每次平均会有7.5个县受到旱灾影响。
这一数字虽达不到民间常说的山西「十年九旱」的程度,也已足够惊人,所谓:
「晋土高亢,水泽不通,一遇旱灾,焦土千里,且山麓险巇,势难转输,即有产之家,束手莫策,贫富俱困,势所必然。」(《山西通志》卷二八)
其中,还有7年是极度旱灾年:宣德三年()、弘治九年()、弘治十一年()、弘治十三年()、万历十四年()、万历三十七年()、崇祯十三年(),受灾县次分别为45次、32次、44次、32次、41次、46次、34次,受灾范围之广,令人瞠目。因而导致的「岁大饥,人相食」的情况,亦比比皆是。
◆明清山西旱灾省内分布情况。图片来源:邹文卿.明清山西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技术.山西大学..
相比旱灾,山西的涝灾要稍好上那么一些,但也好不了太多。
还是以明代为例,据统计,明代山西共发生洪涝灾害县次,年中有年发生不同规模的涝灾,平均每1.82年发生一次涝灾,每次发生时平均有3.28个县受灾。
极度涝灾年有5年,包括正德八年()、嘉靖二十三年()、隆庆四年()、万历二十七年()、万历四十一年(),受灾县次分别为14次、12次、11次、12次和17次。
◆明清山西涝灾省内分布情况。图片来源:邹文卿.明清山西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技术.山西大学..
「水深火热」这个词,几乎可以说是为山西老百姓量身定做的。
然而,山西人的不幸并未随着王朝统治的结束而终结。
建国后,随着矿业的不断发掘与开采,山西庞大无匹的地下资源开始被迅速开发。
有人可能会问了,山西资源如此充沛,这应该是「幸运」才对,为什么反而是「不幸」?
因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山西省面积只有15.67万平方千米,只占中国总陆地面积的1.6%,可山西的矿产资源丰饶到什么程度?
「截至年底,山西省共发现矿产种(以亚种计),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70种,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种的30.8%。煤炭累计查明资源储量.79亿吨,约占全国的19.90%,居第二位;煤层气预测资源总量10.39万亿m(埋深0m以浅),占全国36.8万亿m的28%,其中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5亿m,列全国第一位;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13.92亿吨,占全国37.10%,居全国第一位;铁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3.53亿吨,约占全国的7%,居第八位;此外,耐火粘土、铁矾土、镓矿3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分别列全国第一位,钛矿、铸型用粘土、镁盐、蛭石、玻璃用灰岩、珍珠岩、含钾砂页岩等在全国名列前茅。」(《山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山西省主要矿产分布图。图片来源:中国矿床发现史·山西卷.地质出版社..
如此丰富的资源,山西不能独吞,自然要提供给全国使用。
于是我们看到,山西就像是中国的心脏一样,将各类能源运往全国各地,哺育了全国的发电厂、冶炼厂,哺育了以矿产作为基础的各行各业。
当然,你可能会说,山西这也算不上哺育,毕竟贸易是互利互惠的,卖资源的同时,山西也得到了发展。
理论上确实如此。然而现实问题是,山西真的发展了吗?或者说,山西的发展情况与开采资源的速度相匹配吗?
年,山西省的GDP为万亿,年是26万亿,年是万亿,不足广东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21位,已被近两年经济飞速增长的贵州超越,与内蒙古齐平。
◆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GDP排名。图片来源:盘古智库
人均GDP就更惨了。
年山西人口约万,人均GDP仅元,位列全国倒数第五,仅高于甘肃、黑龙江、广西和吉林,甚至落后于青海、贵州这种人们印象中较为贫穷的西部省份。
◆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均GDP排名。图片来源:盘古智库
这样的结果,能说山西通过卖资源得到充分发展了吗?
连带因能源而发家致富的「煤老板」在内,大概都很少有山西人会觉得自己的家乡发展得很好,大多数恐怕对山西的*策与*府、使用开采能源的方式,都颇有微词。
当然,山西变成现在这样的原因,除了*策因素外,还有很多。
任何一个地区想要发展,就必须要融入市场,进行贸易。但位于内陆的山西,不能像上海、江苏、广东那样,直接借到海洋贸易的东风。同时,与兴盛的长江贸易不同,*河由于其自身问题,早已无法承载大规模的航运,因此山西也没法像重庆和两湖那样靠住长江。
水运不行,那陆运行不行呢?
也不行。
山西古代作为兵家必争的易守难攻之地的特征,到了当代,便成为了山西发展的重大阻碍,高山丘陵使得在山西修建交通线路极为麻烦,与平原地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就像是一颗义无反顾地往外泵血,却没有足够血液回流的心脏。
这样的心脏,能支撑多久呢?
◆10月11日,山西*府再次表示,将要求国有企业在关键时刻发挥能源安全「压舱石」作用,不折不扣完成好煤电保供任务,竭尽所能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多作贡献,已安排万吨保供14省区市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对接。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当然,山西人也不会坐以待毙。
在*治不受宠,交通商贸不发达的情况下,一些人提出要将目光回归到他们的历史文化,毕竟山西有着云冈石窟、佛光寺、南禅寺、五台山、壶口瀑布等各种人文或自然奇观,发展旅游业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还有人指出,不能坐视山西地底一天天变空,必须进行产业转型。
这点其实山西*府已经在做了,年9月,山西印发了《山西省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行动方案》《山西省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深度合作行动方案》,希望能以优惠*策吸引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资金和人才。
不过,这些解决方案终究还在初步实施阶段,是否能起到振兴山西的作用,还难以知晓。
但无论如何,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山西是一片频遭战乱与灾害的土地,山西人遭遇了种种不幸,山西不仅有煤老板、刀削面、老陈醋,更是中国的能源心脏。
这颗能源心脏的将来如何,能否摆脱不幸的命运,让泵出的血液得以回流,不仅关乎到山西人,也关乎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参考资料:
贾志琦、董建忠、朱*江.山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科技和产业,-05-25.谭其骧.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应山西史学会之邀在山西大学所作报告的记录.晋阳学刊,-05-01.张国有.文化底蕴上的城市经济转型——以山西大同市为例进行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4(04).邹文卿.明清山西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技术.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