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档,最能吸引我走进电影院的新片,就是文牧野导演的《奇迹·笨小孩》。
从他第一部长片《我不是药神》到第二部,我都没想到一等就是这么多年。对于一个青年导演来说,能耐住性子、爱护羽翼,真的特别不容易,尤其是在前作那样成功的前提下,不去贪快钱,走得这么稳步扎实。
我看完《奇迹·笨小孩》,心里第一感受就是四个字,不负期待。
虽然这个故事肯定不像《我不是药神》有那么深刻的死生大义在背后,还能直击社会现实,但这是故事主题本质的差异,你总不能期望一个导演始终在原地打转,他自己也要进化的。
在《奇迹·笨小孩》里,我看到文牧野作为一个导演,更为精进的编剧、导演技巧。
首先,我们作为一个观众,到电影院当然最直观看的就是这个故事本身了。春节档在电影院上映的,都是商业片,商业片不看故事看什么呢?
从故事角度来说,我觉得《奇迹·笨小孩》是非常标准的情节剧。它的情节点非常紧密,而且张弛有度。缓一会儿,又紧一会儿,让你笑一会儿,又感动一会儿。而且在这种现代、城市背景的创业故事里,还能非常合理的放进去三段动作戏,极大程度的调动了银幕奇观效应。
我们说情节剧,某种意义上就是用情节本身代替大场面、动作戏、特效戏这些很明确的商业类型片外在特点,情节就是银幕奇观。所以要做好一部情节剧式的电影,编剧功底必须非常扎实。光看情节的密集度,我想就可以说是没有尿点。
《奇迹·笨小孩》很明显分为了AB故事两条线,这是很常见的商业片做法,给叙事推进找到内外两条驱动力,可以丰富叙事层次。
这个电影里A故事是创业,B故事是景浩需要救妹妹。两条故事线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婚礼戏这一段发生重合、交换,最后到结尾的时候一同闭合,创业成功就意味着可以救妹妹了。婚礼戏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印象里大概七八分钟,用这么长的一段戏来渲染这个部分,必然有它的重要作用,这个我后面慢慢来说。
而且这个电影真的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废的场景。
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就是看医生的戏来讲述病情。我觉得大多数电影,肯定要设计一个什么心脏病突发情节,然后狠狠煽情一把。景浩去找手机公司,也没有中间过程,他怎么找到这个人,为什么是这个人。这些其实都不用去刻意交代,反而会拖垮叙事节奏,直给就可以。因为我们知道他要救妹妹的命,他要找一个手机公司的中层,就一定有办法找到,在这类情节里,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结果,所以直接给出结果就可以。
在看着堆成山一样的手机时,景浩的重要帮手梁叔感叹了一句:“愚公移山。”
我觉得这四个字很好的点出了A故事的主旨,就是一群人在愚公移山。而且愚公移山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中国故事,想想《西游记》是不是也是“愚公移山”?要一步一步,排除万难,走去西天,愚公移山真的是植根在我们民族本性中的一种精神。
而且大家会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而前进,这就是一种愚人精神。
这些愚人都很有特点,像是生旦净末丑。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生存的环境,都在比较底层,都需要和所处的空间不断斗争。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们像是无用的人,有听障的女工、坐过牢的拳手、养老院的老人,就算是带有主角光环的景浩,也不过是一个20岁辍学的打工仔。
我记得很深,就是景浩去找李经理求助,李经理怼他的话就是“年纪”、“打工仔”,都是很刻板印象的词汇。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用这些词汇把人分门别类。这些人本质都是很善良,而且也不是没有能力的,或说至少有学习的能力。
当他们抱团在一起的时候,就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虽然本身设计这些人物,就考虑到刻板印象,但是呈现出来在剧情里,恰恰是消除刻板印象的。像是有听障的女工汪春梅,她在跟工厂劳动损伤打官司,但是工厂派来混混逼她签协议了事,口舌纷争中对方动手打了她一嘴巴,她立马还手。虽然知道自己的力量来说,可能打不过,但是这个气势不能输。
这段戏也是汪春梅这个角色的高光时刻,好像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这样的高光部分。像是坐过牢的张龙豪,他因为保护工友坐牢,所以面对相似情况的时候,他有所迟疑,但最后还是出手,以一敌八。
我最喜欢的一个小配角,还是田壮壮饰演的学校传达室大爷。我不知道现在的学校还有没有这样的传达室大爷,我印象中我这一代人的学校,包括家里要是住事业单位大院什么的,都有这样一个类似的大爷,或者大妈。他们就是默默守在那个小空间,但是心肠很热。
田壮壮的这个角色,跟他在《千与千寻》里配音的锅炉爷爷很像。你一看这样的老人家,就觉得他很有温度,虽然他也只有那么一亩三分地,但就是会天然的想为你遮风避雨。或者说,在最危难的时候,这一个小空间,就是最后一根稻草,最后一个避难所。
很多人肯定对章宇演的高空清洁队队长印象很深,章宇的魅力真的不用多说了。他一开口,你都不知道他那个外地口音地不地道,但是有一种很强的信念感,你就跟着他的戏走了。
在表面的叙事功能之外,我觉得导演也给这些角色藏了一些东西。像是汪春梅的工厂纠纷,其实到影片结尾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也不知道开庭没有,想必是水很深的事情。
断了一只腿的钟伯,在婚礼上逗小孩说到自己是打仗受的伤。按老人家年纪来推算,可能就是中越反击战。那作为一个老兵,为什么会无儿无女自己住养老院,这背后的问题,也很复杂了。
包括景浩兄妹的困境,这个时候社会福利保障系统去哪里了?
叙事角度来说,《奇迹·笨小孩》最大的特点,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它在用空间叙事。我们看到的很多中国电影,都是时间叙事,就是用时间的推移来娓娓道来这个故事。这是中国叙事的一种传统思路,想一想四大名著,包括导演的前作《我不是药神》,都是以时间为一个轴线。
但是《奇迹·笨小孩》是用空间来进行叙事,这也是剧本本身设定的限制,要景浩在期限内完成手机零件订单,可以说是导演自己给自己出了难题。
电影里的人始终在空间里移动,而且这个移动有两个方向,正好对应了AB故事的发展。
一个是横向的平移,是景浩这些人主要的活动空间,出租房、工厂,包括暂住的养老院等等地方。另一个是纵向的,是他们想要前行的方向,人往高处走。就是手机公司的写字楼,明亮宽敞的办公室。在想往上走的过程中,景浩自己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这也是上升的代价。
说到空间,本身这个电影就是以深圳为背景,城市是很重要的空间。
但是导演首先就没有让我们看到城市空间,而是室内,从景浩兄妹居住的出租屋开始故事。镜头先的拍是墙上挂的照片,真的是不得不感叹,这个故事叙事节奏的密度,从第一个镜头就开始进行叙事了。通过这一组照片,可以看到景浩曾经的职业,看到家庭成员的缺失,最后停在母亲的遗照,差不多交代完整了故事前史。母亲去世,长兄为父,为了照顾妹妹打了不少苦工,很危险的高空清洁工都做过。
这一段戏,就是乍看属于不经意,可能都不会留心。但后续伏笔慢慢展开,一下就会回想勾连过去。这是一种非常缜密的逻辑设计,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用简单的一句台词、一段戏完整了逻辑链条。
然后通过哥哥送妹妹上学,从居住环境城中村进入到真正的城市环境。妹妹在哥哥车上抬头指向高处,这才出现代表深圳的那种玻璃窗高楼,但妹妹指的是正在工作的高空清洁工。这里就开始跟前面的照片呼应了,才过去短短几分钟。妹妹看高空清洁工,是因为哥哥曾经做过这个工作。而也是这样一指,就把镜头从城市地面,带到上空,展现出深圳的高楼,接着拉远到整个城市景观的展示。
这当中有着一整套视听语言逻辑,如何从一个低处的个体房间,慢慢延伸到全局。而且这种延伸也并非一种纯的、空镜头展示,而是带着叙事功能。
所有空间戏里,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婚礼戏了。因为婚礼这个场景,本身就是一个散点空间,不像是工厂内,或者是家里,人是黏在一起的,要讲什么情节,基本都是会被带上。所以在婚礼戏前,可以用人物与人物的关系用空间区分。在出租房,或者说住所,就是景浩和妹妹的B故事线。在工厂,工作场合,就是景浩和其他工友的A故事线。
而婚礼这个场合,把所有人都聚集起来,他们可以拆散成个体,或者任意组队来叙事。同时,AB故事线在这里形成一个融合。而本身婚礼,就带有一个家庭结合的意味,所以实际上的婚礼,是某个特定角色的婚礼,但从叙事意义来说,这是这一群人成为了一个临时家庭的仪式。
所以在婚礼戏后,景浩因为拖欠租金,住到了工厂里。这个集装箱里的工厂正式成了一个乌托邦,让这些城市畸零人得以安居,得以寻找到意义。
而有了这个意义之后,其实空间已经不再重要。所以,后来没钱续租,大家愿意把工作带回自己的住处。那个压在景浩肩上的山,经过大家的分摊,变成一个一个的小土包。这也是因为每个人精神团结在一起,那么不需要一个捆绑的空间了。
他们最终会成为一个家庭,我觉得是基于一种人性本善的底色。别说他们最后完成了创业任务,我觉得这种善,而且是可以对他人施展出来的善,就已经是人能创造最大的奇迹。
我觉得文牧野在大的格局上,很好的掌握了这种人本主义,而且他也知道用各种细节,去更完善表达。
第一种细节,是逻辑的细节,也是体现在叙事、剧作上的。最小的逻辑点也不放过,一定设计周全。像是景浩追高铁这场戏,看着就是动作戏,加上剧作层面跃进下一幕的节点,但也有很多小心思。首先,为什么一个老总,要坐高铁不坐飞机呢?上高铁,李经理就说了,等会儿有视频会议。我觉得可能不少人都不会想他为什么要坐高铁,但就是怕万一有人觉得奇怪,那这里逻辑就对上了。
台风天的戏也是,其实台风来了,学校肯定是停课的。那这时候就有一个广播,通知说台风是提前来了,所以已经到校的学生做好防护准备。这样就顺了逻辑,因为台风提前来了,所以妹妹在学校。
第二种细节,是情感的细节,主要集中在B故事救妹妹这一块。其实这种故事,很容易变成“我弱我有理”,处理不好兄妹关系非常危险。但是,导演、编剧真的是很聪明,走了一个不煽情、不苦情路线。俩兄妹已经孤儿了,妹妹还生病了,会死的病,哥哥拼了命要赚钱,本身已经很苦,但在他们相处中,就是很自然的一种兄妹情感。
在台风那个夜晚,景浩想起妈妈最后病床上的场景,他说他会照顾妹妹,但是妈妈说你更要照顾好自己。妹妹醒来,也说自己做了个梦,梦见妈妈要她照顾哥哥。本来是长兄为父,但是有的时候,会觉得妹妹像是这个缺失的母亲一样。哥哥骑车摔伤了,她要吼哥哥“你骑慢点儿”,医院、买药,给他擦药。
第三种细节,是符号元素。符号是电影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符号某种层面上隐藏着创作者的真实意图。
在《奇迹·笨小孩》里,我想提炼出四个符号:手机,高楼,蚂蚁,手。
手机和高楼代表了深圳发展的两个重点,一个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底,另一个则是城市外观的发展。一个为里子,一个为面子。一个是内部逻辑,一个是外部呈现。
手机在片中是重要的道具,而它最多的功用并不在联络,而是被拆解。手机如同一座可挖掘的矿产,走合法的路径可以买卖、修理,不合法的路径可以卖翻新机、提炼金属,不同的人都想利用手机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在景浩手中,也是故事的核心情节里,手机是被拆解的物件。从一个完整的物件,变成散碎的零件这当中体现出两个信息,一个是以景浩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员,是支撑深圳高新外表的基础。另一个则是社会结构可拆解重构,最终达成新阶级的崛起。
高楼的符号意象更为直接明确,高楼覆盖着闪耀的光污染玻璃。
而这层光鲜,把一般普通劳动人员隔绝在外,或在地面仰望,或是悬挂在高楼外的清洁工人。有一个镜头,就是景浩挂在外面啃馒头,里面的人正优雅吃着高级午餐。
高楼某种程度上,又代表着一种可以切实的希望。它允许被闯入,景浩就两次闯入高楼与李经理、赵总对话。高楼的存在,其实代表地面的人有机会进入其中,因为高楼有一个运载工具——电梯。最终的胜利欢呼场景,是在电梯里完成。
蚂蚁和手,更是一种底层人民的象征。
蚂蚁,我想就不用多说,好听点就是蚂蚁这种生物众志成城,或者像《寄生虫》的隐喻一般,虫子是最顽强的存在。
手在影片里是大家的劳动工具,对景浩来说尤其重要。他没有因为境遇而绝望过,但当他的手受伤时,他一时间真的陷入灵魂的黑夜。
同时,手也代表了他们向上的精神。景浩的手经常是向上的,好像要去抓去什么。手也代表了团魂精神,在分摊最后的手机,大家在卡车后面如城市流浪汉一样载歌载舞时,镜头用手转场,从假弹乐器变成在家工作的手。这些手,都成了景浩的手,帮他分担重压。
还有最后电梯里欢呼戏,一开始我觉得也挺做作的,非要一直呐喊、欢呼。但是后来想想,是需要这样一个情感的宣泄口,而且在这个场景里,每个人的手都是向上的,这代表了他们的精神目标所在。
可能还是很难不去跟《我不是药神》做比较。
我觉得两个故事是完全不同的,《我不是药神》是一个世界改变英雄的故事,因为周围人、事的变故,导致主角发生了从自私到无私的变化,最终作出转化的抉择。
而《奇迹》是一个英雄改变世界的故事,因为性质限制,没有办法做负面部分的转变,所以只能做英雄改变世界,由这个英雄为中心,去发散出全维度的展现。
但这两个作品,其实都体现了文牧野在创作中的三性合一特征。
这三性是娱乐性、社会性和灵魂性。
娱乐性就是对类型的把握,他的电影里可以看到多种类型元素融合,励志、喜剧、动作等等,这些类型让影片有银幕奇观性,很吸引观众。
社会性则是现实主义表达,能够提供给公共层面的讨论议题广度和深度所在。
灵魂性是影片真正的精神内核所在,它所深埋的人性真善美,决定了观众看完后会记住这个故事多久。而且他为了表达灵魂性,很会选择场景。像是传达室的爷爷,这种场景属于大家的集体潜意识了,一看这个形象,你就能理解他的行为和本性。可以说,有一种情感原力藏在这些东西里。不用太费力,轻轻一点笔触就勾勒出来了。
而且我觉得他很有一种人性温度,就像人的自然体温一样。我们在进入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感觉很舒服。会很自愿的跟着情节走,从而进入到故事的情绪里面。好像《一代宗师》里赵本山慢炖的蛇羹,火候实在太重要了。
把握这种火候的功力,就是他导演技法的深厚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