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寒地冻心血管危急症易发,四类人群请多关 [复制链接]

1#

心脏中心门诊信息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周六8:30-17:00

预约门诊请拨打:-

医院心脏中心接连收住了几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工作时最繁忙的季节也是在冬季寒冷季节或天气骤变时,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增多,除心肌梗死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高血压患者均较一年当中其它季节增加。

今天就来和大家谈谈气象、季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问题,一系列的研究与实验都在证明——人类所患许多疾病都受季节变化影响或在某一特定季节发病率增高或病情恶化,如肺炎、支气管炎、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季节性很强。

关于气象和季节与疾病的关系最早是由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他指出:“医生进入一个城市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到这城市的方向、土壤、气候、风向、水源、水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因为这些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例如我国北方高血压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华北与东北地区是高发区。除北方饮食多包含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盐外,天气寒冷也是明显的高危影响因素之一。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冬季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好发季节,平均收缩压较夏季高出5mmHg;冬季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3.4%,夏季则降到23.8%,且冬季降压药敏感性较夏季低。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15.8%的心血管病人死亡与天气“寒冷”有关,天气寒冷,特别是气温变化较大时,可直接导致人群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亢进和血液粘稠度增高,这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因此,在寒冷季节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具有重要意义。

LinS等研究表明,纽约州冬季极低气温时,老年人和男性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增加;居住在较温暖地区、PM2.5浓度较高地区的人群对寒冷所致的急性心梗更为易感。一项最近的荟萃研究纳入了30篇论著,23项研究结果表明,寒冷高温以及酷热暴露均与心肌梗死住院增加有关。

导致寒冷季节心血管疾病多发的可能原因

流感

有研究表明,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衰季节性波动的潜在原因可能与呼吸道感染在冬季频发有关。研究注射流感疫苗可使流感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降低67%。机理可能与炎症细胞浸润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纤维蛋白沉积、血小板聚集、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血栓形成有关。

生物化学因素

研究表明,某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和激活的凝血因子VII在冬季显著增加。此外分析表明,寒冷月份与较暖的月份比较,一些冠心病危险因子如体重指数、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冬季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明显增高。

空气污染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某些特定的空气污染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铅、臭氧以及直径小于10um的颗粒物,与心血管疾病住院和死亡增加及不成比例的心衰或心律失常数量相关,空气污染细颗粒物的暴露与症状触发的血压增高相关。研究表明细颗粒物的暴露也可能导致基线心率增快,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水平增加,以及血管收缩和内皮功能不全。

研究表明,血压峰值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一项超过人的研究发现,欧洲男性和女性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12月最高,7月最低,老年人变化更为显著。

寒冷季节心衰高发的可能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快速心律失常及心率增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增加了心脏后负荷,进而导致肺水肿的发生。此外,冬季摄入卡路里,酒精消耗增多,由于心衰患者冬季活动较少引起的日照时间短导致的维生素D缺乏等均可能诱发心衰。冬季心衰增加的其它解释包括静息心率增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素水平增高和由于寒冷导致的血压上升。

总体而言,冬季效应是心血管功能复杂的动态变化以及生理储备功能的下降及其它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与气象和季节的关系有益于健康的管理随着季节变化进行必要的养生。

四类人群需要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