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猝死的诱因不止熬夜一种这些也是猝死的 [复制链接]

1#

对于猝死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已不再陌生了。近年来,“猝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次又一次地拨动公众的心弦。说到猝死,相信没有人会不害怕,因为它夺人性命的速度相当得快,令很多人虽梦想还未能实现,生命却已经戛然而止。

年6月,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伟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年仅48岁。

年7月,医院青年医生、副教授肖育众被发现晕倒在实验室,因心脏骤停送医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1岁。

年11月,因电视剧《遇见王沥川》中“王沥川”一角而为人熟知的台湾演员高以翔,在宁波录制浙江卫视节目《追我吧》时不幸发生猝死,时年35岁。

年12月,医院杨立峰医生,突发疾病猝死,年仅39岁,离世几天前杨医生还在回复患者。

年1月,深圳一滴滴司机猝死,被路人发现时双手发紫靠着驾驶椅。家人称他每天工作超13小时。

年3月,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林肇宏教授因加班过度,于跑步时发生猝死,年仅42岁;长沙46岁的外卖员李明华孤独地死在了出租屋,就像一片雪花落在地上,悄无声息。

年5月,河南一15岁男生戴口罩上体育课却因为跑步而丢了性命;浙江温州一名初三年级学生体育课上跑步完后晕倒,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年6月,支援绥芬河医生于铁夫(医院)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42岁。

年7月,浙江一小伙打球时忽然猝死!该男子27岁,刚结婚不久,妻子还怀有身孕;广东一男子突发心梗猝死,年仅32岁。妻子因无法面对今后的生活,带三岁女儿跳楼身亡;年7月,19岁准大学生为挣学费送外卖猝死,原因可能是过度劳累。

年8月,台湾“中央社”报道称,台湾资深艺人罗霈颖惊传猝死,终年59岁;海南有一名36岁男子踢球时突然猝死,原因可能是出事当天凌晨曾经熬夜看球赛;演员谢园突发心脏病,经多方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1岁。

年9月,一位刚满27岁的90后妈妈因为熬夜玩手机而猝死了,被发现时眼睛还盯着手机;一位年轻小伙打篮球后突然倒地死亡,原因是好久没运动,在大热天又长时间剧烈运动,从而引发了心源性猝死。

......

像这样类似的新闻简直太多了,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悲剧,让人们在心痛扼腕的同时,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和渺小!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不幸离世,也是在一次一次地为我们敲响警钟!猝死已不再是看似遥远的地狱恶魔,而是躲在人间随时伺机猎食的怪兽!“猝死”就像是一把暗藏的“绝命飞刀”,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猝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性别和职业。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万人因猝死而失去生命,青少年猝死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猝死好像更“偏爱”年轻人,屡屡向他们伸出致命的魔爪。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还年轻,猝死离自己应该很远,但是当猝死发生在自己身边,发生在周围同龄人身上,这才恍然明白过来,原来猝死离自己这么近,猝死从来不会嫌一个人太年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面临着学习或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健康、加班熬夜、过度劳累、生活作息不规律、吸烟、酗酒、喝浓茶和咖啡等多重问题,长此以往则导致猝死风险增高。

猝死已成为威胁青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青年人的猝死通常会在社会引起极大的震撼,每一个年轻生命的意外陨落都会令人格外唏嘘,像是突然被死神选中,让他们猝不及防,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基于此,同时值此9月12日“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百年协和讲堂”医院急诊科的专家,为大家科普猝死及心脏骤停急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期让更多的人能够避免重蹈覆辙,让大家能够科学预防和早期识别猝死的发生,并能在别人的生命处于危险的紧急时刻施以援手,做一个摆渡生命的使者,成为可以拯救生命的天使,去点亮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温馨提示:本次急救科普讲座马上开始,请大小童鞋们不要走开对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得做听课笔记哦~

什么是猝死?

“猝死”,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就是突然死亡。猝死指的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者是貌似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之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WHO定义的时间是六小时以内。

猝死有三个典型特征/p>

①发病快且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②病死率高,一旦患者出现猝死症状,心肌极度缺血导致心电活动紊乱,造成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若短时间内没有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很快就会死亡;

③院外发病,据有关文献报道,87.7%医院外,多数患者因无法得到专业医疗救治或因错失最佳治疗时间而死亡。

猝死的类型

临床上一般将猝死分为非心源性猝死和心源性猝死两大类。

非心源性疾病

可以引起非心源性猝死的疾病主要包括肺梗死、肺栓塞、支气管哮喘、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畸形、主动脉夹层、癫痫、败血症、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

心源性疾病

可以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室肥厚、心律失常综合征(离子通道病)、心力衰竭、病*性心肌炎、川崎病、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冠状动脉痉挛、瓣膜性心脏病、结构性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方面的疾病,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75%的猝死是心源性的。目前,我国有3亿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有超过55万人会出现心脏性猝死,这意味着每分钟就有一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既往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是65岁以下成年人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约有50%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表现为猝死。出于对时间的考虑,本次系列讲座只针对心源性猝死这种类型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

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指心脏活动突然中止伴有血流动力学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SCD),又称心脏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病发突然,致死率高。既往可有心脏病史(如冠心病)或无心脏病史。如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青年人,可能会在应激状态下出现冠状动脉痉挛,严重时则会导致猝死。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患者存在心脏结构异常,其中引起成年人猝死的罪魁祸首是冠心病,而青少年病因则多为遗传性心脏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这些长期隐匿在体内的疾病在各种诱发因子刺激下失去控制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各种心脏病都可以导致猝死,主要与冠心病及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约占心脏性猝死的80%。

冠心病发生心源性猝死有三种情况,一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或之后;二是没有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缺血发作时,如冠脉痉挛;三是继发于心肌梗死或缺血后有心脏结构变化时(如心肌纤维化、瘢痕形成及左心室扩张)。

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合并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更易发生猝死,应积极控制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猝死发生。冠心病可以隐匿存在,有些人可能无心绞痛及其他心脏症状,但也会发生猝死。不少所谓“健康者”猝死,即是这种情况。

心源性猝死的日夜及季节变化

心源性猝死发生有明显的季节规律,以冬、春季节猝死率最高。冬季最高可能与温差大,温度低,增加分泌体内儿茶酚胺,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增加血管阻力和心肌耗氧量,进而增加心脏负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等有关。而春季居于第二可能由于饮食特点及节日活动等因素相关。夏季发生率低。心源性猝死在00:00-6:00时发生率最高。周一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最高,周末最低。

猝死的诱因都有哪些?

猝死的发生往往是在由于存在基础病变,再加上各种诱因触发所导致。据相关调查,我国平均猝死年龄在43.8岁,以80后、70后为主,而有这些行为的人群更容易让猝死找上门。

寒冷刺激或高气温

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由此可引发心肌缺血。而气温高,湿度大,人体代谢增加,出汗多,导致血容量下降,电解质紊乱,心肌耗氧量上升,心脏负担加重,有可能诱发猝死。

过劳

过劳会引发“过劳死”,就是指由于长时间加班工作导致过度疲劳,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容易出现猝然死亡。对于20~59岁的人群,估算约1/3的心脑血管死亡与过度劳累相关,而约5%心脑血管死亡直接由过度劳累所致。

某些药物

还有一些药物会影响心脏的传导功能,也会增加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口味重

饮食口味太重如太咸、太甜等会导致高血压,同时还会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这就为猝死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久坐久站、不运动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减缓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循环变慢,血回流到心脏也变得困难起来,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栓塞,严重可能导致猝死。所以,对于长期坐着的人来说,一定要记得有空就站起来活动活动!

经常熬夜

因为工作、娱乐的需要,牺牲了睡眠时间而长期熬夜,这样非但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且还会诱发猝死。其原因一是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二是熬夜会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三是因为熬夜会使血压过高,从而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发生脑中风。

心理状态

生活压力大会直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坏情绪是健康的天敌,抑郁、焦虑及心理过度紧张与心源性猝死有关。心情抑郁或焦虑的人通常睡眠质量会很差,心脏得不到休息,血压、心率都会升高,长期睡眠不足也是心梗的一大帮凶。遭遇自然灾害、战争、丧偶、失业等事件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上升。

精神障碍

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并不少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炎、心肌病等。

排便时太用力

如果排便时过度用力,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脏病又便秘的人,就会导致胸腔和腹腔的压力增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加,严重时可出现心衰、猝死。

抽烟、过量饮酒

烟酒伤身这话相信不用多说,大家心里都有数。烟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发生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所以,长期吸烟(包括二手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比常人高很多。大量饮酒可能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对于长期酗酒的人而言,酒精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心力衰竭。

遗传学因素

流行病学发现,青少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肥厚性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可以解释大部分的青年人猝死案例。有关研究显示,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其子代患心源性猝死概率将增加80%,若双亲均有心源性猝死家族史,则子代发生心源性猝死风险将增加9倍。此外,各种离子通道缺陷病也与心源性猝死相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如果打鼾时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当“睡眠呼吸暂停“的时间一次超过秒,那么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

肥胖

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有部分患者在出现过敏后引起休克,严重的可造成猝死。

剧烈运动

大多数研究(不是所有)发现,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尤其是中等强度)有减少心源性猝死或心脏停搏的作用,而强力的剧烈活动显著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男性表现的更明显。剧烈运动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马拉松比赛的猝死人群中,心源性猝死为主要死亡原因。

年轻健康,并不意味着进行剧烈运动就安全。要知道,大约一半心源性猝死者之前没有发现心脏疾病。所以,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痛、心跳异常等情况,可能是运动性猝死的先兆症状,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避免猝死的发生。

其他因素

此外,低社会地位、社会孤立、饱餐、发热、电解质紊乱等亦是猝死的常见诱因。

专家提醒:

珍爱生命,远离猝死!请在生活中尽量规避这些可诱发猝死的危险因素。猝死面前,人人平等!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在猝死的边缘试探!

P.S.本文为今年世界急救日专题系列科普讲座的第一篇,内容未完待续,后续内容更精彩哦,敬请期待

★本期作者★

王江山

医院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急诊科主任助理,门急诊团总支书记,急诊*支部宣传委员。急诊科教学组成员,急诊核心课程E-Training和I-Teahcer师资培训课程的导师,美国心脏协会(AHA)BLSACLS主任导师。曾获得协和医学优秀临床带教、优秀教师、医院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院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工会会员”、“优秀员工”称号。先后参编《国际创伤生命支持教程》、《急诊值班手册》、《协和急诊住院医师手册》、国家医学电子书包《急诊与灾难医学》,发表学术文章十余篇。

★审核专家★

朱华栋医院

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急诊质控中心副主任,北京急诊质控中心主任。擅长:危重病医学,在心肺复苏、休克、感染、机械通气、急诊超声等领域有较深研究。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Hi,这是“百年协和讲堂”第期分享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