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山温故情暖四十年,上海 [复制链接]

1#
唐山:温故情暖四十年.7.28-.7.28

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城市,像唐山这样,饱受灾难重击后毅然崛起,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也从来没有哪个城市的人民,如此这般坚强。经历地震浩劫,身心俱创,却在废墟上构筑起物质和精神的美好家园。

今天的唐山,回荡的已不仅仅是毁灭与崛起的旋律,更是一部催人奋进、昭示希望的进行曲。抚今追昔,唐山人民感念人民子弟兵的鱼水深情,感念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援,怀着饱满的激情,投身到新唐山伟大建设中,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传奇。

悠悠四十载,念念不忘情。值此唐山抗震四十周年到来之际,环渤海新闻网特别推出“唐山:温故情暖四十年”,温故岁月沧桑,聆听历史回声,感受人间大爱,情暖世人心房……

第四篇:

,上海医疗队在唐山文/李焱

年8月的一天,唐山第六中学操场上,医院建成。苇席做墙,油毡盖顶,虽然简陋,这里却是震医院之一,云集了上海医院、医院的知名专家。

医院副院长的张忠祥,在回忆中写道:当时“秋老虎”依然很*,烤得房顶的油毡都融化了。手术室里,消*水气味中掺杂着一股沥青味。下午的温度高达30多度,呆上一会儿就被蒸得头晕目眩。医生做完一台手术,衣服能拧出水来。

就在这样简陋环境下,医疗队一名姓蒋的年轻医生,靠着从上海带来的一台显微镜,成功完成一例当时属于顶尖技术的断手再植手术。“抗震棚里接断手”,上海专家的高超医术广为传颂。

而更早一些,在距市区只有几十里路的丰润县,医院前面一片高粱地里,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医疗队队员,砍掉高粱,搭起帐篷,竖起“上海第二医学院”红十字旗,开始抢救伤员。这是7月30日,震后第3天。

当时,医院都派来医疗队。市医院、医院医疗队在路南区,医院、医院医疗队,分到丰南县。上医院、医院、医院医疗队,则重点在丰润县。

丰润县是重灾区,死亡1万多人,伤员有5万多。医疗队到丰润当天,根导尿管就用没了。一晚上,发光多片止疼片。3天3夜,医疗队员没有合过眼。整整一个星期,大家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白大褂上全是汗碱。

第一批队员到丰润后,许多人拉肚子。但大家有药舍不得用,都留给了伤员。他们就地取材,用马齿苋熬汁治腹泻。

简陋条件下,医疗队员们发明了许多土办法:把输液软塑料管消*、磨光后,用于导尿;用煤油炉把水烧开后产生蒸气,通过竹筒导气,治疗肺部霉菌感染;伤员伤口感染生蛆,医疗队员把汽油浇在伤口杀蛆。没有器械,他们就在地上钉上木桩,安上滑轮,做骨科牵引。手术室的大夫还发明了脚踩洗手机,取名叫“抗震牌”……

8月27日,上海医疗队在汇报里提到:外科医生沈晓东、李永祥,为一宫外孕病员输血毫升;医院医生陈献珍,献血毫升;医院外科医生纪锋患胸膜炎积液,高烧39度仍然坚持工作;医院医疗队医护人员,为一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献血……

汇报中没有说的是,看到女伤员衣着单薄,“二医”医疗队的女医生,把自己的内衣、胸罩给伤员穿。这样感人的事情何止一两件,除了用他们高超的医术救人外,他们还把一颗颗爱心献给了受灾的唐山人民。

医疗队手术没停过。第一批医疗队原定在唐工作5天到一星期,结果整整坚持了60天,9月25日才离开唐山。25日早上6点半,第二批多名医疗队员就到了丰润,一直到次年9月才离开。

上海第二医学院首批赴唐山医疗队合影

入秋,伤员见少,上海医疗队又担当起常见病诊治任务。卫生局医疗队为一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做了输卵管吻合手术,给不幸的家庭带来希望。“二医”医疗队员们,给丰润当地不少孩子治了兔唇。10月中旬,医院附近发生火灾,作为第二批医疗队员来丰润的刘锦纷,还为烧伤病人做了植皮手术。

年,刘锦纷作为当年上海医疗队一员重返丰润。一个小伙子径直走到他面前,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我认识您,是您和冯教授为我做的心脏手术!”

他叫薛存良,当时只有13岁,患有严重的心脏二尖瓣狭窄。父亲领着他找到“二医”医疗队,拉着队员们的手恳求:“救救孩子!”

刘锦纷说,当时,这种手术就是在上海也刚刚起步,况且医院条件简陋。但救人第一,风险再大也要做。

“心脏手术要降温,而简易房白天温度高达30几度。中队领导和我们商量了手术方案:半夜准备,凌晨两三点开始手术,太阳出来前完成。事先我们跟冰棍厂说好,多做些不放糖的冰棍。没有温度表,我们就从附近兽医站借来动物用温度表……”

这样,由50多岁的冯卓荣教授主刀,刘锦纷当助手,成功为小存良做了心脏手术。

7月31日下起了雨,部分重伤员由丰润火车站转往外地。医疗队员徐建中清楚地记得,伤员中有一个小女孩,家人都死了,她被送到医疗队。由于腰椎砸伤,小小年纪就截瘫了。

“我把她固定住,抱上火车。她当时天真地问我:‘叔叔我会好吗?’我安慰她说:‘会好的,会好的。’她没有哭。转过脸去,我的眼泪却止不住地掉了下来。我知道,她永远不会站起来了!”

那天,雨下得特别大。

20年后的年,徐建中作为当年上海医疗队一员重返唐山。他又一次见到当年的小女孩李冬梅,她已经是一个全国著名的残疾人运动员了。

余贤如徐建中题词

震后,上海市先后派出56支医疗队、0多人次参加唐山抗震救灾。年10月以后,其他医疗队相继离唐。上海医疗队和南京*区医疗队仍留在唐山,帮助防疫灭病、培训医生、医院,直到任务彻底完成。上海市共派出四批医疗队,在唐持续两年时间。

30年过去,上海第二医学院已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于5年与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而当年正值青壮年的医疗队员,而今已两鬓斑白,但他们心依然年轻,记挂着曾倾注过一片爱心的唐山。震后仅这所医学院就有人次的医疗队员参加抗震救灾,占上海医疗队总数的四分之一,救治伤员1万多人次。

这是当时发生在“大后方”的一段历史:

年7月28日上午,卫生部紧急通知上海市组织医疗队,准备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上午9点半,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市卫生局组建13个医疗队,各区县组建30个医疗队。

会上要求,每支医疗队至少包括3个骨科(外科)医生、1个内科医生、1个麻醉医生、1个药剂师、1个检验员和3个护士。配备一名指导员(**干部)。强调医疗队队长、副队长一定由医生兼任。

下午,上海第二医学院布置任务。决定首批派8支医疗队、人奔赴灾区。刚分到“二医”下属的医院不到一年的徐建中,参加了这次会议。“上级要求,要带5天干粮,两星期药品。每人带好手电筒、毯子、水壶、席子、现金等物品,准备创伤药、烫伤药、止血药、抗痢疾药、抗休克药、抗感染药等,最多的是抗菌素。”他回忆说。

医院大内科*支部书记的余贤如,还记得当时要求:“医疗队员携带的东西,以能带得动为原则,我们男队员每人都在20公斤以上,女队员带得也不少。” 

下午4点,各医疗队到上海第一食品商店购买压缩饼干和生活用品。6点钟,卫生部要求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山西五省市医疗队待命。29日早上7点20分,上海医疗队首批队员坐次专列出发。

当年上海赴唐医疗队队员余贤如(右)和徐建中

30年后,徐建中依然保存完好的日记本上,记着市领导送行时的讲话:“这次去灾区任务很重,要有克服最大困难,几天不吃不睡的准备。要全心全意为当地服务。要搞好团结,特别要与其他省市的同志搞好团结。向其他省市学习。领导干部要做好思想工作,要服从当地*委的领导,要服从命令听指挥……”

当时,大家还不知道震中在哪里,灾情有多重。下午4点钟,照例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重大新闻的时候,他们在火车上听到,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30日早4点12分,火车到天津杨村车站,前面铁轨拧成麻花,铁路中断。11点半,“二医”医疗队乘小飞机到唐山机场。留下一部分人在机场抢救伤员,其他队员陆续坐卡车到了丰润县。

经过唐山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锻炼,医疗队员们不少人成为业务骨干。徐建中5年做过初步统计,仅“二医”赴唐山的医疗队员中,后来就出了4个正厅级领导、4个副厅级领导和1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处级干部、专家教授就更多了。

余贤如后来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委书记兼校务委员会主任,年底退休。他说,地震前上海缺煤,照明都成问题。是唐山人民提供了优质煤炭,救了急。“如果没有唐山对上海的支持,也就没有上海的今天,两个城市血浓于水。”

年7月9日到16日,余贤如率当年“二医”医疗队部分队员重返唐山,并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举行义诊。如今,返唐的医疗队员中,医院的*定九教授、医院张沪生教授等,都到了退休年龄,但仍在值专家门诊。而当年的“小战士”刘锦纷,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医院副院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著名小儿心胸外科专家。

著名儿童胸外科专家刘锦纷和妻子朱晓平,两人当年均为上海医疗队成员

对于刘锦纷来说,难忘唐山还因为有一段“唐山恋”。他的爱人朱晓平当时是医院手术室护士,作为上海“二医”医疗队队员,每次做手术时两人都要见面。工作中两人相互有了好感,生活上互相关心。抗震棚里跳蚤很多,刘锦纷皮肤一咬就红肿。心细的朱晓平看在眼里,她手很巧,特地做了一个樟脑袋,让刘锦纷挂在腰里。从此,刘锦纷再也不怕跳蚤了。

刘锦纷是“老三届”学生,上海“二医”第一批工农兵学员。他喜欢运动,夏天在抗震棚前空地上打球,冬天在还乡河冰面上滑冰。他特地从上海带来了冰鞋。每回打球都有一个忠实啦啦队员,她就是朱晓平。

朱晓平题词

战地爱情没有浪漫,甚至没有一句大胆的表白。两人在唐山一直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直到回上海后,才公开恋情,年结婚。朱晓平比他小一岁,是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先后担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医院质控办主任。她后来潜心研究人工心脏瓣膜,为风湿性心脏病人送去生命的希望。

刘锦纷题词

为纪念这段在唐山抗震救灾中产生的感情,他们给儿子起名叫刘震元。“元”,就是缘。如今在英国伦敦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攻读设计专业的震元,常常自豪地向别人讲起父母在唐山的这段经历。

刘锦纷从医31年,做了多例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他最擅长的小儿三尖瓣膜下移、大血管移植等高难度手术,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他任职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年上海市人民*府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合作项目。年开业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特地前来剪彩。

为了帮助贫困患儿,在刘锦纷建议下,医院成立帮困基金,并与上海慈善基金会联合搞起“点亮心愿”项目,帮助上海地区患白内障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孩子。医院还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合作,为中国内地培养儿童医生。

刘锦纷的左腕上,戴着一个金壳梅花牌手表。他医院进修时戴着,去英国、医院讲学时戴着,除了睡觉。他与这块表形影不离。这是他作为上海医疗队成员地震20年来唐山时,唐山市*府赠送的。他说:“我们与唐山人民的感情比金子还要珍贵!”

(节选自《新唐山,三十而立》)

长按指纹

识别图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