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维超声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优势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心脏检查(examinationofheart)指对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检查。对判断有无心脏病以及心脏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程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每位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因为只有通过细致准确的心脏检查,才可得出正确的诊断,并对某些诊断不明的心血管疾患进一步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切忌过分依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心导管等器械检查而忽视或不重视心脏的视、触、叩、听检查。

心脏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1.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仰卧位、半卧位或坐位。

2.受检者应充分袒露胸部,绝不可隔着衣服进行检查。

3.身体勿左右倾斜,以免影响心脏的位置。

4、环境安静,光线最好是来源于左侧,室温不低于20℃。

5.检查者应全神贯注,按规范的检查手法,一丝不苟地仔细检查。

6.如为重症患者,应尽量减少活动,保持安静、舒适的体位。

一、视诊

(一)心脏视诊方法

心脏视诊

1.受检者取卧位,头部和躯干抬高15~30度;

2.医生应站在病人右侧,先观察体位、呼吸、皮肤、胸廓外形等一般检查;

3.医生两眼与病人胸廓同高,以便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和隆起;

4.当发现异常时,检查者站在床尾,取切线方向观察有助于发现搏动最强处。

(二)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正常人心前区(相当于心脏在前胸壁上的投影)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异常改变:

1.先天性心脏病或儿童时期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有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增大时,使正在发育中的左侧前胸壁向外隆起。

2.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前区胸壁向外膨隆,外观显得饱满(特别是肋间隙)。

3.鸡胸和漏斗胸,心前区呈隆起或凹陷,提示可能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

(三)心尖搏动(apicalimpulse)

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与第一心音一致出现的向外搏动,即为心尖搏动。对于微弱的搏动,检查者的双眼应在病人胸廓表面切线方向上观察。

1.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cm处,其搏动范围直径约为2~2.5cm。有相当一部分人如过胖或女性有悬垂乳房等,心尖搏动不易看到,常需触诊才能确定。检查时应注意心尖搏动的节律、速度、部位及性质。注意不要把心尖搏动与心脏收缩期出现的胸壁牵缩相混淆,后者的面积较大,多在心尖与胸骨之间。

2.心尖搏动的改变包括位置、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1)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1)生理条件下,心尖搏动的位置可因体位和体型不同有所变化。如:

①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

②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m。

③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2.5cm。

④小儿、矮胖体型、妊娠时,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达第4肋间。

⑤瘦长型,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向下移,可达第6肋间。

2)引起心尖搏动移位的病理因素:

①心脏疾病左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可稍向上,但不向下移位;左、右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可伴有心界向两侧扩大;右位心时,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5肋间。

②胸部疾病凡能使纵隔及气管移位的胸部疾病,均可致心尖搏动移位.如: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可将纵隔推向健侧,心尖搏动随之稍向健侧移位。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纵隔向患侧移位,心尖搏动亦随之稍向患侧移动。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如无移位,提示心包纵隔胸膜粘连。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心脏位置发生改变,心尖搏动亦相应变化。

③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使腹内压增高,膈位置升高,心脏横位,可使心尖搏动位置上移。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1)生理情况下

①胸壁增厚(如肥胖、乳房大等)或肋间变窄时,心尖搏动减弱,搏动范围也减小。

②胸壁薄(如消瘦、儿童等)或肋间增宽时,心尖搏动强,范围也较大。

③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由于心搏有力和心率加快,心尖搏动也可增强。

2)病理情况下

①心尖搏动增强(apicalpulsationincrease)指心尖搏动强而有力,其范围直径大于2cm。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左心室肥大(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等。

②心尖搏动减弱(apicalpulsationdecrease)指心尖搏动微弱无力、范围小、甚至不能触及者。见于心包积液、肺气肿、左侧胸腔积液或气胸及严重休克时;心肌炎及心肌病等在急性心脏扩张时,心尖搏动减弱且较弥散。

③负性心尖搏动(inwardimpulse)指心脏收缩时心尖区胸壁内陷者。此现象又称Broadbent征。见于粘连性心包炎与周围组织有广泛粘连时。在右心室明显肥大时,因心脏顺钟向转位,亦可出现。

(四)心尖区以外的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正常青年人。搏动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多示右室肥大。

2.剑突下搏动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室肥大,亦可见于腹主动脉瘤。鉴别方法是:病人深吸气,如搏动增强则为右室搏动,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瘤;或以手指平放于剑突下,指端指向剑突,从剑突下向上后方加压,如搏动冲击指尖且吸气时增强,则为右心室搏动;如搏动冲击掌面且吸气时减弱,则为腹主动脉瘤或主动脉腹部搏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程少为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j/200805/8096384.html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超声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在胎儿心脏方面,由于胎心体积小、结构复杂、心率快,借助于三维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显示心脏的立体结构,多角度观察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有助于复杂先心病的明确诊断。

而胎心三维超声的实现正是借助于STIC技术,在这边我们为大家展示STIC技术对于胎儿心脏检查的优势所在。

一、STIC和多切面探查

基于STIC容积数据,非常容易获得胎心扫查的标准切面。同时,由于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新的切面,有助于复杂性心脏畸形的诊断

施景中教授在年首先描述了“大眼蛙”征象,用于诊断大动脉转位的特征性改变,采用该技术诊断大动脉转位,可以克服胎儿体位不理想的限制,同时降低对扫描手法的要求,使得大动脉转位的诊断变得非常容易。获得STIC数据后,测量心底大血管短轴平面二三尖瓣环连线和主肺动脉连线之间的夹角,正常时该夹角呈锐角(左下图);大动脉转位时,两条连线呈平行状态(右下图),主动脉、肺动脉呈左右排列,与左右房一起构成如“大眼蛙”形态图像。

正常的两大动脉和心房之间的关系大动脉转位时,呈“大眼蛙”征象

二、STIC和断层超声成像TUI

断层超声成像TUI可以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互平行的多幅图像。该技术与STIC结合,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研究信息。

早孕期胎儿彩色STIC结合TUI可在同一屏

TUI和彩色STIC结合使用。如上图,24W胎儿,法洛四联症,右位主动脉弓,迷走的左锁骨下动脉位于气管的前方

三、STIC和立体渲染模式

立体渲染模式,通过提高正常或异常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的视觉效果,给患者和非超声领域的医生提供清晰、易于理解的图像,我们可以对腔室内壁和瓣膜进行表面成像,从心腔内观察瓣膜及房室间隔,显示其形态和随心动周期的变化过程。

房间隔缺损的表面成像

从左室面观察光滑间隔和开放的卵圆瓣,插入点与二维图像相对应

高分辨率容积成像显示主动脉弓

从心房俯视观察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

同时,通过结合彩色模式,有助于发现更小的间隔缺损,还可以进行缺损大小及位置的准确评估,及室间隔缺损时的功能变化。此外,立体渲染模式也可选择反转模式,将二维灰阶基础上的高、低回声进行反转,无回声的液体变成有回声,而有回声的结构变成无回声。所以成像的结构仅仅是心腔或大血管内腔,不包含管壁或心肌结构。

大血管交叉、房室结构

反转模式和标本对照显示动脉导管等结构

反转模式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四、STIC和彩色三维模式

STIC和彩色血流、高分辨率血流技术的结合,可从新的视角观察正常或异常心血管的空间结构,及其在心动周期中的动态变化,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不同心腔内心脏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

五、STIC和二维灰阶血流成像

胎儿心血管结构异常,通常是非常复杂的,仅仅通过二维图像,有时很难明确诊断。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low)是GE独有的技术,采用数字编码声学技术以灰阶方式增强血流微弱回声,同时抑制周围组织的强回声信号。该方法不依赖多普勒原理,没有角度依赖性,在拥有高帧频的同时,有非常高的空间分辨率。

六、STIC和心功能

在STIC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在线或离线状态下做M-型或解剖M-型,通过取样线与室壁或间隔垂直获得准确测量值,并且可以做两条取样线,方便对传导系统的评估。

正常房室传导序列

房室传导阻滞

STIC和不规则体积测量(VOCAL)结合,可以测量心室收缩和舒张期容积,计算心功能,提高我们对心脏损害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舒张和收缩末期分别测量左室的容积,对心功能进行评估

超声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的胎儿心脏解决方案,胎儿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深入临床应用有望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和诊断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