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复读《驱动力》这本书,本想带着精神分析的视角去重新理解一下书中的观点,结果书里插了一个知识,讲的是一位心脏病学家通过对心脏病高危人群的观察,发现这些人群具有一些相似的人格特征。
这意味着这些人格特征和诱发心脏病也许有关系:
过强的竞争意识、激进、缺乏耐心、有时间紧迫感,经常陷入无休止的斗争中,而且斗争经常徒劳无果,这种人就是A型人。
B型人的行为正好相反,但事实上与A型人一样聪慧和野心勃勃,但他们表现出安定和自信。
A型人的动力会刺激他们,惹恼他们。而B型人的动力温和而强大。
我认为A和B的这种区别其实蕴含着:
死能量和生能量的区别,
被力量控制还是控制力量的区别,
害怕失败和渴望成功的区别,
自我伤害和自我接纳的区别,
逼迫自己强大和真正的强大的区别。
不知道各位看这几行字能不能理解能不能体会,反正我自己体会很深:
我可能从前得有9成是A型,我不接受自己的无知、懒惰、软弱,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这些特质,我就狠狠的攻击自己,好像要找谁去拼命一样的去学习和做事来防御这些,如果有朋友认识我时间比较长,回想一下你就能知道我之前多么的激进、易怒和强迫。因为我不接纳自己,不敢面对失败,不能接受自己不够优秀。
从前我认为接纳自己就等于向自己的弱点妥协,等于认命和放弃挣扎,但事实上希望怎么做是一回事,是否接纳自己又是另一回事,这并不等同。
为什么不认同不接纳?因为自己并不是真的强大,一旦不这样做,自己就会彻底变成一个废物,那么问题来了:
这种使内心变强大的英雄之旅到底有什么样的必要步骤?
我认为真正的变强大除了需要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之外,还需要面对一切事实包括自己的弱小和缺陷,并不断的面对挫折、失败、痛苦,不断的磨炼才能达到,而且尤其需要多经历和在经历之后深入的思考归因和总结。
听别人的故事,看书上的理论都不能让你真正的体会和感受,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成为宝贵的经验,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历,都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宝贵财富,因为只有你自己感触最深,思考最多,了解最全面。
最近一段时间,我认为我的A型人格力量应该降到了6成,还不能完全转型,因为我需要总体保持强大的力量,而事实上我的B型能量不够,所以还是经常的需要使用一些A型能量。
这倒没什么,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必然的过程:
就好像要先污染后治理一样,好像一开始只能不认同,因为不这样根本没法开始,只能最后有经济效益了,获得现实资源和地位了,再回过头来好好疗愈。
好像这个流程挺难撼动的,除非天赋和资源特别极品,但显然我不是这种条件,这也不是普遍状况。
《驱动力》书中写道改善公共健康的关键在于,将A型人转变成B型人,但并没有分析AB型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有说明应该怎么去做,今天我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供朋友们参考!
感兴趣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