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类人心脏瓣膜易受伤这些护心要点,必知 [复制链接]

1#
瓣膜性心脏病[主要是AS和二尖瓣反流(MR)]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很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种负担将进一步加重。提高患者和医疗工作者对VHD的认识至关重要,因为VHD诊断不足和发现较晚,会对临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手术干预和新技术改善了预后,但仍需要更多的证据,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并进一步量化现有技术和新技术的风险、获益和成本效益。四类人的瓣膜易受伤先天瓣膜不全患者

有些患者出生以后,因为发育的问题四个瓣膜不对称,导致其受力不均匀。有部分的瓣膜就承受的压力更大,毁损会更快。这样的人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瓣膜的问题。

风湿患者

风湿热是结缔组织病,而瓣膜就是一个结缔组织,所以当风湿热发生的时候,瓣膜就慢慢的变得增厚粘连,形成一些炎性的改变。瓣膜最后就打不开了,也关不上了。

老年人

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不断的老化,心脏为工作了一辈子,瓣膜最辛苦,它要不停的开关保持血液流动。年龄的增大,老化掉的瓣膜会出现不开了,关也关不上了的情况。

吸烟和三高人群

因为瓣膜是血管的一部分,吸烟、血压高、血脂高等容易引起动脉硬化。所以正常的瓣膜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的情况下,也更容易发展成瓣膜的病损。

预防瓣膜病靠查体瓣膜病很“狡猾”,很多患者到了重度还没有症状。在我国,大部分的瓣膜病都是看其他病顺带看出来的,而预防瓣膜病查体很重要。有意识的进行查体,一旦发现自身瓣膜不够均匀,就及时进行治疗。在三四十岁的时候,通过查体发现瓣膜内出现钙化性病变,就及早用药,提前介入。除此之外,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心脏负担就会少,患瓣膜病的概率也会降低很多。心脏健康会影响大脑的运转

心脏的跳动与大脑皮层活动之间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当大脑接收到心脏泵血信号后,掌管学习、情绪及记忆的区域会输出更多信号,帮人们完成各项“任务”。

可有时,偏偏会有些“敌对分子”来扰乱这种和谐局面,比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三个主要风险因素,它们会导致通向大脑的动脉血管壁内斑块堆积,减少流向大脑的血流量,大脑会因缺乏“营养”,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退化。相反,心脏健康的人,由于没有这些危险因素,泵给大脑的血液不会受到“阻拦”和“污染”,得到充足的血液“滋润”,大脑自然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可见,心脏健康对维持大脑思维和意识有积极影响,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记住以下护心要点。

不吸烟

研究证实,烟草里的大量有害物质能导致血管痉挛,不管抽烟多少,都会直接损伤血管。建议有抽烟习惯的人,必须戒烟,这不仅是保护心脏的关键,也是重获健康的第一步;不吸烟的人尽量远离二手烟。

不超重

肥胖会加重心脏的负荷,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向心性肥胖”(俗称“梨形身材”)的人,更应将限腰围当作必修课。建议当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时就应考虑适当减肥,并严格控制好体重。

不高脂饮食

适当的脂肪摄入能为人体提供必需能量,但有些“坏”脂肪会增加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要避而远之,比如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多存在于酥皮点心、炸薯条、奶茶等中。日常除了少吃这些零食外,还应适量少吃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鱿鱼、墨鱼等高胆固醇食物。

少吃或不吃培根

研究显示,过多食用加工肉类会使死于心脏病的风险增加72%。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将培根、火腿等加工肉制品列为一级致癌物。这是因为它们中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更高,且通常用腌制、熏制等手段延长保质期,这一过程会增加更多有害物质。建议日常吃红肉要有节制,平均每人每天摄入不要超过75克;或尽量用白肉(禽类、鱼肉)代替。

少吃盐

研究显示,盐是威胁心脏健康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所有人每天减少摄入半茶匙盐,冠心病将明显减少。专家建议,每天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多用蒸煮等烹调方式,少用酱油味精等调味品、减少外出就餐次数,都是控盐的最好方法。

少吃糖

大量吃精制糖可能会导致人体摄入能量过高,增加高血压发病率,容易引发心脏病、中风。建议少喝甚至不喝碳酸饮料,少吃烘烤面包、快餐和加工食品,烹饪中少放糖等。

学会摆脱压力

压力会提高人体的应激激素水平,引起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生活中要学会自我放松,让自己快乐。假期不妨去近郊旅行,接触大自然来释放压力;此外,经常开怀大笑,能让人心情愉悦,弱化压力对身心的影响。

坚持适量运动

运动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提升心肌供血和供氧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安全有效的运动就是步行,每天健步走1个小时,感觉微微出汗即可。每周3~5次、每次半个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心血管疾病发病趋于年轻化,建议养成定期体检,时常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习惯,尤其是40岁以上、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本文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推荐阅读?10种心内科常见的临床问题汇总!?ESC丨EMPEROR-Reduced研究:恩格列净在伴或不伴有糖尿病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瓣膜性心脏病病人在非心脏手术中麻醉管理?重磅发文

JACC发表中国胸痛中心在COVID-19流行期间STEMI救治策略调整大数据分析结果?CTCC前瞻丨心脏影像学论坛:透视疾病本质,助力诊疗流程?CTCC前瞻

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凝心聚力,砥砺前行?CCCP前瞻丨长三角心血管联盟论坛:以科学问题为抓手,以学科进展为导向。融合资源,协调发展。《心脏时讯》与你同行凯德传媒

《心脏时讯》为凯德传媒旗下学术平台之一

致力于心脏病领域学术及会议活动的推广与服务,若您有任何疑问,或有相关的广告合作、会议合作或活动信息需要发布,欢迎您致电或邮件至webmaster

kdmedi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