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超声评估术后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设计:探索性、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受试者:连续例行择期心脏手术的患者。
干预:在术前一天(D—1)、首次自主呼吸试验时(DSBT)、术后24小时(D+1)、出ICU时(DICU),应用超声评估自主呼吸时的膈肌功能,测量膈肌移动度、吸气和呼气膈肌厚度以及膈肌增厚分数。
测量和主要结果:主要结局是术后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定义为DSBT时,膈肌增厚分数<20%)。次要结局是脱机困难患者数量、需要无创通气、再插管率和ICU入住时间。
38例患者DSBT时存在膈肌功能障碍。与术后无膈肌功能障碍患者相比,存在膈肌功能障碍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和合并病无明显差异。体外循环持续时间(±34vs55±34min;P0.)与术后膈肌功能障碍的发展显著相关。与术后无膈肌功能障碍患者相比,膈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特征为撤机困难发生率更高(32%vs5%;P0.)、24小时拔管率更低(50%vs92%;P0.))和ICU入住时间更长(19[16;88]vs16[15;18]小时;P0.)。
结论:择期心脏手术后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可导致ICU入住时间延长。
表1所有患者、有/无膈肌功能障碍患者术前和手术期间的特征
表2所有患者、有/无膈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结局
图3所有患者、有/无膈肌功能障碍患者的膈肌移动度(DD)和膈肌增厚分数(TF)
图4简单撤机和困难撤机患者的膈肌移动度(DD)和膈肌增厚分数(TF)
参考文献:BruniA,etal.DiaphragmaticDysfunctionAfterElectiveCardiacSurgery:AProspectiveObservationalStudy.J.Cardiothorac.Vasc.Anesth.Jun17:1-9.DOI:10./j.jvca..06.
注:文末可下载原文
雪利昂集团
编译审核:项目部彭柳玲
排版:市场部*欣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