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百里伏牛山上的ldquo点金师r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如何治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453605.html

数十年来,高致明教授脚踏实地做人做事,既有等身的著作、论文、项目,也有诸如“十佳师德标兵”、服务“三农”十大先进人物、“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员”、“河南省‘三创一带’科普惠农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第三届河南农业大学道德模范”、河南省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感动中原教育人物”、“河南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众多荣誉称号,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群众的深深爱戴。

高致明教授是河南中药学领域的领*人,他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河南道地药材研究。八百里伏牛山几乎每一座山每一条溪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全省药材产区几乎都见到过他的身影。他不仅为山区百姓送上“金饭碗”,还传授乡亲们“点金术”,帮助豫西山区乃至全省药材产区的贫困户依靠中药材种植脱了贫,致了富,真正将论文写在崇山峻岭间,写在扶贫的道路上,践行着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一位共产*员的责任担当。

“高老师好!您教的办法真好用啊,春节期间栽下的*精都起来了,您看看我这50亩地的*精齐刷刷都一尺多深了,轩(河南洛阳方言:漂亮)得很啊!”“确实不错,不过气温升起来了,草也旺长,一定要及时除草,别让杂草争养分……”前不久,在河南省嵩县车村镇源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精种植大田里,负责人樊留栓用
  “高致明教授是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啊!我和高教授几乎天天联系,有问题就找他,跟自家人一样。”樊留栓说。对于高致明来说,给农户远程指导药材生产这样的事情,每天都是家常便饭。


  现年60岁的高致明,是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教授。多年来,高致明在河南嵩县、卢氏、方城、南召以及山东菏泽十余个县奔波指导,每年下乡培训余名中药材种植带头人,累计帮助带动数万家庭实现脱贫奔小康。

“电话就是让人打的,和老百姓联系的线不能断”


  年春节,是高致明最不自在的一个春节。要是往常年份,可能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他就恨不得跑到山里去。“我就喜欢到山里,闻见草药味儿神清气爽,和农民兄弟拉拉家常比啥都强!”高致明说,“今年没办法,必须听从号召,做好居家隔离,不过好在有手机,能够随时和老乡们聊。”


  作为河南中药学领域的领*人,高致明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河南道地中药材研究,不仅为山区百姓送上“金饭碗”,还传授乡亲们“点金术”,让广大豫西山区贫困户依靠中药材种植脱了贫、致了富,真正将论文写在了崇山峻岭、写在了扶贫路上,被老百姓亲切誉为“八百里伏牛山上的‘点金师’”。


  高致明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至今仍有严重的心衰、瓣膜闭合不全等疾病,但他仍然坚持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跑,“打起精神上讲台,带着药瓶进地头”。就在今年春节前,高致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登上“中国好人榜”,并荣获河南省第七届道德模范。


  荣誉加身带来的是更加忙碌的工作状态。更多的地方*府、药材商、中药材种植户纷至沓来,让高致明应接不暇。但是,对每一个求助,高致明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春节至今,高老师一直没有休息,比平时还要忙……”河南农业大学中药系教师、高致明团队成员张红瑞说。


  “我的电话是不关机的,每天接到的咨询电话少说四五个,多则十来个,每个月得有来个咨询电话吧。”对此,高致明完全没有觉得是负担,反而说,“电话就是让人打的,咱不出门添乱,但和老百姓联系的线不能断。”

“高教授讲的东西接地气,对农民管用”


  连日来,河南省尉氏县世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小勇不断打电话咨询相关药材技术,几番电话后,*小勇却医院捐赠余斤艾草的善举。“因为高致明老师说中医悬壶济世,药材商也要忧国忧民。和高老师打交道多了,愈发觉得自己肩上有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小勇说。


  “高老师说啥就是啥!”*小勇的这个观点来自一次亲身经历。年7月,*小勇投入大量资金种植的蒲公英不断出现死苗,这让他忧心忡忡。焦急之余,*小勇想到了给自己上过课的高致明,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求救”。


  让*小勇没有想到的是,高致明不仅问得仔细,还亲自上门诊断。在实地考察后,高致明开了一个十分简单的“药方”:“你在地里种上玉米,给它遮阴一下。”“简直神了!就是这个简单的建议,让我避免了多万的损失!”*小勇说。


  从此之后,一提起高致明的“点金术”,*小勇就一个字——“服”。每年的蒲公英返春季节,*小勇都会找高致明咨询。两年来,在高致明的指导下,*小勇的中药种植从种子孵化、种植、采收到成品的品控等已经形成一套优良的模式。如今,*小勇的蒲公英产量已从每年的几百吨提升到几千吨,艾草的产销量也突破了一万吨,产品甚至大量出口到国外。


  和*小勇看法一样的,还有河南省光山县淮河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念兵。熊念兵是当地的种药“大能人”。元宵节前后,仅在苍术种植方面,他就和高致明进行了多次通话,最终在高致明的帮助下顺利选好了品种并完成了种植。熊念兵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高教授讲的东西接地气,对农民管用。”


  河南省夏邑县鸿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守华现在已经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他的种植园生产的何首乌、白术、赤芍现在已经稳定销往宁夏等多个地区,同时解决了几十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要不是高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我到现在可能还找不到路子。”刘守华说。


  就在2月1日即农历正月初八,刘守华再次拨通高致明的电话,不需要多少寒暄,开口就是“高老师,开春我这药材……”

“教学水平高,道德水平更高,这才是高老师的‘高人之处’”


  “要论打电话,估计谁也没有我多……”说这话的是河南省中药材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彦亮。


  受益于国家*策,年起,河南道地药材发展开始加速。年全省中药材总面积.4万亩,总产值.86亿元;贫困地区面积.1万亩,产值.12亿元,占据“重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耕曾在全省中药材产业扶贫现场会上公开表示:“发展好中药材产业,一定能为贫困山区群众脱贫开出‘良方’。”


  作为该产业发展的关键“推手”,陈彦亮看得十分清楚,要想让中药材成为扶贫“良药”,就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河南道地药材。“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树立品牌,高致明老师首屈一指。”陈彦亮说,他经常和专家打交道,但是“真正能给农民带来财富,真正能够带领农民脱贫的,还真正是属咱们高老师”。


  陈彦亮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三个“真正”,是基于他对高致明的充分了解。这些年,只要推广中心有培训、规划等方面的事情,陈彦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致明。但是,让陈彦亮叹服的不仅仅是高致明的水平,还有他不仅传授“点金术”来医穷,更是时时处处在“医心”。陈彦亮说,每次给药农、药商上课,高致明总要讲“做药就是在做人品,要把药做好,首先得把人做好”。


  “嫉恶如仇,原则、底线非常强。”陈彦亮说,每次调研,无论对象是否熟识,一旦被高老师发现弄虚作假,高老师都会非常气愤,批评起来毫不留情。


  疫情期间,陈彦亮没法直接上门找高致明,于是两个人“天天煲电话粥”。“提起来年的计划,高老师主要就三个方面进行了详谈。一是大别山区、太行山区、伏牛山区道地药材品种的选择,二是行情和供求关系的掌控,三是在去年的生产过程中暴露的技术问题……”陈彦亮感叹道,“虽然是疫情期间,但感到高老师比平常还忙,最晚的时候,夜里11点我还在和高老师打电话。”


  “高老师不仅仅教学水平高,做人道德水平更高,这才是高老师的‘高人之处’。”采访临近结束,陈彦亮专门加上了这句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