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惕大伯泡脚竟把自己泡晕了医生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冬天适度泡脚是一种养生方式

但长时间泡脚可能事与愿违

近日,家住杭州富阳的张大伯(化名)

就把自己给“泡”晕了……

详细案情

今年70岁的张大伯是有名的养生保健“大咖”。只要对身体有益的养生方式,他都愿意试一试。

每年进入寒冬,张大伯都喜欢晚上泡泡脚,待全身有些热乎乎,他再擦干脚,上床睡觉。孙子知道他有这一爱好,前段时间便给他买了一个泡脚桶。

收到礼物的张大伯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孙子有孝心,为了不辜负小辈的这份心意,张大伯每晚睡前都要泡十几分钟的脚。

“这个泡脚桶不仅可以保温,还有按摩功能,选定一种模式就不用管它了,可以安心看电视。”他觉得泡脚比以前舒服许多,不知不觉泡脚时间从原先的十几分钟延长到三四十分钟。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起先,他感觉身体暖暖的,晚上睡眠质量也提高了,但到了第三个晚上,泡脚时却出现了眩晕感。这时,他发觉不对劲,立刻停止泡脚,静静地坐在沙发上休息了几分钟,整个人才慢慢缓了过来。

虽然事后张大伯身体没有任何异样,但家人还是不放心,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仔细查体并询问病史后找到了张大伯出现眩晕的原因。原来张大伯平时血压偏低,泡脚时间过长导致血液流向下肢,心脏负担加重,大脑供血不足,这才有了头晕的症状。

泡脚真能养生吗?

许金泉说,足部是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交会之处,穴位多达60多个。在睡前用热水泡脚,确实能起到疏通气血、温经散寒、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尤其适于气血不足、体虚乏力者,体质虚寒、手脚冰凉者,精神紧张、失眠多梦者。

但泡脚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5分钟至20分钟为宜。如果时间太长,对于一些体质较为虚弱或血压偏低的人来说,就有可能因血液涌向下肢导致脑部供血不足,随即出现头晕,甚至昏厥等症状。张大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病例。

“泡脚期间,如果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应马上停止泡脚,卧床休息。”许金泉提箱大家,随着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常,不适症状也会逐渐消失。而对于一些症状较为严重的,例如晕厥的患者,家医院救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哪些人群不适宜热水泡脚?

医生说,在寒冷的冬天用热水泡泡脚,会有舒爽的感觉,是因为双脚泡热水后促使足部血管受高温影响而扩张,血液更多回流到足部,这可能会危害到部分人的健康。

注意:这9种人群不适合泡脚!

1、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足的禁止泡脚。糖尿病足患者,常常表现为腿足冰凉、怕冷。他们在用热水泡脚时,由于对水温的感觉不灵敏,反馈机制失灵,往往会不断地加热水,甚至被烫伤了,也浑然不知,可能导致烫伤、伤口感染等后果,严重者甚至可能截肢。

无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水温很高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

2、肾衰患者伴有心力衰竭的,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因此,不建议泡脚,热水洗脚即可。

3、严重下肢水肿与尿少的患者禁止泡脚。

4、各种严重出血性疾病的肾病患者,比如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等禁止泡脚。

5、脚部有外伤、水疱、感染、溃疡和静脉曲张的肾病患者禁止泡脚。下肢静脉曲张的人用热水泡脚,脚部温度升高使得血管更扩张,会加速血管恶化,双脚泡热水后会有腿部肿胀、沉重的感觉。

6、心血管患者不宜泡脚。水温较高时,容易使毛细血管扩张,且加速血液循环,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不建议心脑血管患者长时间热水泡脚。

7、低血压等体质虚弱的人群,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从而使血压更低。身体虚弱的人,泡脚可能会引起流汗、头晕,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8、心脏病患者。心脏不好的人本身供血能力就不好,如果经常泡脚会使足底血管扩张,血流增大,血液更多流向下肢,从而向上运载的血液减少,脑部供血就会出现不足,有可能发生头晕的现象。

9、处于发育期的儿童经常热水泡脚,会使足底韧带因热而变形、松弛,不利于足弓发育,日久容易诱发扁平足。婴幼儿对温度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觉得水温稍热,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烫了,所以,婴幼儿更不适宜泡脚。

热水泡脚虽好,但是也有讲究,方法不对的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冬天泡脚的正确方式

除了泡脚时间勿过长外,大家还需注意:

勿过饱过饥

饥饿的时候泡脚会加快人体热量消耗,过饥者可出现低血糖症状,而饭后半小时内泡脚会使血液流向下肢,影响胃部血液供给,长期如此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

勿过烫过凉

泡脚水温度以40℃左右为宜,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其末梢敏感性下降,不易发现温度过烫,容易烫伤而引发严重后果;

勿受风受凉

泡脚后容易出汗,受风受凉容易感冒,泡脚后还应擦干脚上的水,适当揉搓足部,穿上袜子保暖;

勿盲目用药

应遵医嘱选用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来源:卫生信息百科、综合自浙江在线健康网、医院、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健康湖北及网络

编辑:刘欣、谢韵宁

责编:陈广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