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08180.html一、乡村产业发展背景
当前,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展乡村产业意义重大。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年)》中明确指出,推进*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发展“外地经济”模式,建设一批产加销贯通、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为新时期乡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年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乡村产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价值,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产业门类,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乡村新型服务业丰富业态类型,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存在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要素活力不足等问题,亟待加强引导、加快发展。我国乡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存在区域间、产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农村物流体系存在薄弱环节,农村电商品牌效应不强;农村科技创新供给不足,尚不能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村消费潜力尚未有效释放;农村新业态发展规范化不足,可持续盈利模式亟需加快探索。
二、乡村产业发展基础
截至年,中央财*共投资亿元,支持建设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个农业产业强镇,从省、县、镇不同层面,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建设农业产业集群。通过中央财*资金的支持引导,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初加工、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各环节建设,促进“产加销服”“科工贸金”“农文旅教”全产业链发展,建成了一批产值超0亿元重点产业集群和产值超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有力带动引领了乡村产业发展。
(一)我国农业持续向好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国举足轻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有以纯种植业为主、种养结合、外出务工三种形式。年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高达.9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45亿元,农业发展持续向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粮食总产量6.64亿吨,多年持续保持在6亿吨以上的高位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亿公顷。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农民收入提前一年比年翻一番。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抱团发展,家庭农场达54.9万家,合作社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8.7万家。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调减低质低效作物种植,扩大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种植规模。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显著增加,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4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良好,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有力的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乡村产业明显提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项目。截至年,农业农村部和财*部批准创建了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各地创建了个省、市、县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格局。建设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明显,有效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极大的拉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三)乡村产业投资持续增长态势良好
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着力开拓投资渠道。年,各地共筛选储备项目2.46万个,涉及总投资规模1.54万亿元。在今年财*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情况下,中央财*支农资金规模保持稳中有增,重点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直接补贴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亿元,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资金亿元等。以推动发行地方*府债券作为拓宽资金渠道的重要突破口,有序扩大地方*府专项债券用于农业农村规模,全年地方*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规模达到亿元,比年增加多亿元。推动出台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提高土地出让收益范围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将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四)以高质量消费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农村消费结构将继续由生存型消费稳步朝着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演变,并涉及较高层次的消费,如文化教育消费、旅游消费、绿色消费等,高质量消费需求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随着居民疫情防控意识增强和大健康观的树立,安全和品质成为购买首选因素,便利消费、安全消费和品质消费特征明显。倒逼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发力供给端,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和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发挥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作用,以快速响应消费者便利消费、安全消费和品质消费需求。
三、乡村产业发展创新业态与模式
(一)以“三瓜公社”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
地理坐标: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汤街道,距离合肥90公里,自驾车程1.5小时左右。村庄规模:总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包括半汤街道部分区域以及周边十余个村,其中一期重点开发冬瓜民俗村、南瓜电商村以及西瓜美食村。开发主体:年3月,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引入安徽淮商集团,联合成立了安徽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三瓜公社的联合开发主体,计划开发总投资5亿元,建设周期36个月。
开发理念: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理念,融入“互联网+三农”发展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推动三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获得荣誉:年7月,“三瓜公社”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第一名,年接待游客量超过万人次,其中各地考察人员超过30万人次。
产业规划:1.南瓜电商村:定位为电商村、农特产品大村、互联网示范村,目前已经入驻的电商企业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舰店、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甲骨文等,还吸引了微创全国联盟、创客空间,以及大量文创基地、乡村酒吧和特产销售门店入驻。已经开发出茶叶、温泉、特色农副、乡土文创四大系列千余种特色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获得市场的极大认同,使农村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2.冬瓜民俗村:主要产业为半汤六千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手工作坊群。力图挖掘还原巢湖地区年的农耕民俗文化,先后建设半汤六千年民俗馆、有巢印象、冬瓜传统手工艺坊,引入客栈、民宿、温泉养生、旅游度假等乡村旅游服务业,打造以体验半汤地方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村庄发展模式。
3.西瓜美食村:主要产业为80户风情民居民宿、60家特色农家乐、10处心动客栈酒店。与经典温泉品牌汤山共同组建汤山旅游公司,通过村集体入股和持股,共同开发温泉康养民宿,拓展村集体经济路径。
运作模式:1.建设模式采用“企业+*府”的开发建设模式,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安徽淮商集团共同成立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和“南瓜电商村”三大主题定位,对民居进行重新定位设计,构建起“线下实地体验、线上平台销售,企业示范引领、农户全面参与,基地种植、景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多个领域,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三农”之路。
2.运营模式特色农产品与电商产业融合。以“互联网+三农”为实施路径,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重点打造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和西瓜美食村三个特色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电子商务打开当地农特产品大市场,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新农人入乡创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带动加工,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激活乡村市场,盘活乡村资源,为农业注入新的生命。以电子商务为抓手,依托南瓜电商村,建设线上线下店铺,建立创客中心,吸引年轻人入乡加入到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平台,通过电子商务,驱动农产品加工、生产,通过农特产品的加工生产吸引和保障更多本地村民就业和创业。围绕着餐饮、民宿、旅游、电商等,三产业态已初见成效。三瓜公社强调的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使一、二、三产业在总体规划中有序发展,良性互促。电商和旅游协同发展是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的独特模式探索:农旅为主,引领电商小镇品牌化建设;商旅是力,夯实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产业支撑;文旅是魂,传承文化,塑造特色小镇的文化灵魂。成立了花生、养殖、食用菌、瓜果等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绿色生态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区。由合作社进行原材料的种植、加工、销售,为参与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及产品销售等。三瓜公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户种养、生产加工和电商销售有机整合,带动周边村民大力开展订单式农业,快速实现致富。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种植标准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打造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依托已经成立的专业农业合作社,负责规模化的农特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引导农民或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
(二)以“合掌村”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模式”
地理坐标: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山麓。村庄规模:白川乡内共有5座合掌村落,至今完整保留有栋合掌造。开发主体:合掌村自身。开发理念:文化传承的保护性开发。获得荣誉:年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日本最美村庄。产业规划:合掌村包含民居保护、民俗观光、民宿生态体验等完整的观光产业链。1.观光旅游:白川乡内共有5个合掌村落,其中最出名的是拥有栋“合掌造”的荻町,还有一条长1公里左右的庄川河,以及寺庙、美术馆、博物馆等,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开发了乡村观光产业。
2.民宿与特产:合掌村民宿以合掌造建筑见长,是日本传统民宿的典范。整个村落以不破坏村民生活为前提,改造了其中的一些合掌屋为民宿、餐饮以及特产商店,来满足日益增加的观光客的需求。民宿内体验项目以特定农作业或地方生活文化为主题,包括农耕体验、牧业体验、渔业体验、加工体验(做豆腐、捏寿司)、工艺体验(押花、捏陶)、民俗体验(地方祭典、民俗传说、风筝制作)等。可以感受农村朴实与温馨的生活环境,聆听主人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体会久违的宁静和安逸。合掌村商品主推本地特产,如浊酒、飞弹牛肉、柿饼、飞弹牛乳制的冰淇淋等,利用村内独有的原生态食材进行生产。3.节庆活动:为让“合掌村”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深度挖掘了当地文化,打造了“浊酒节”“亮灯节”以及“消防演习日”等节庆活动。
运作模式:复兴文化,文化兴村。合掌村的文化包括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传统乡土文化,它代表了一个乡村的生长、发展的灵魂。合掌村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具体措施有:1.高度重视原生建筑的保护并制定出台严格开发规则为保护独有的自然环境与开发景观资源,村民自发成立了“白川乡合掌村集落自然保护协会”,制定了白川乡的《住民宪法》,规定村庄“建筑、土地、耕地、山林、树木”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的“三不”原则。制定《景观保护基准》,针对景观开发中的改造建筑、新增建筑、新增广告牌、铺路、新增设施等都做了具体规定。要求凡有要改造或新建住房,都必须事先提交房屋外形的建筑效果图和工程图,说明材料、色彩、外形和高度,得到批准后才能动工。2.充分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并跟文旅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以祈求神祇保护、道路安全为题材的传统节日——“浊酒节”,成为吸引游客观赏的重要内容。除大型节日庆典外,村民们还组织富有当地传统特色的民歌歌谣表演。同时,将传统手工插秧作为游客可以参与体验的项目进行开发。3.建立民俗博物馆和营造生态景观弘扬民俗文化有效利用搬迁后空闲房屋实施“合掌民家园”项目,使之成为展现当地古老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具的民俗博物馆。4.生态旅游、传统农业、民宿产业协同发展为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制定实施推动农副产品发展*策,涵盖了各类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等。这些农业生产项目均在旅游区中,既是农耕农事活动地又是旅游观光点。推进当地农副产品以及加工的健康食品与旅游直接挂钩,引导游客品尝新鲜农产品,进而购买有机农产品。这种因地制宜,就地消化农产品的销售方法,减少了运输及人力成本,使当地农民和游客双双收益。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留宿过夜、享受农家生活的客人也随之增多。为结合游客居住习惯,对合掌屋室内进行改装,形成建筑外形不变、内部现代化的精品民宿,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农具和乡土玩具,使游客在旅居中能感受农村生活的朴实与温馨。
(三)以“舍烹村”为代表的“三变模式”
地理坐标: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距离六盘水公里,车程约2小时。村庄规模:全村户、人,总面积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亩,森林覆盖率28.98%,林业占23%,耕地占57%,水田占15%,其他占14%。开发理念:立足“1+6=1”的发展战略,即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发展示范区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获得荣誉: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最佳示范村、第四届全国文明村。产业规划: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果园农田中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农业乐等设施;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运作模式:三变模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源地。年5月,农民企业家陶正学回乡发动大家成立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后又成立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银湖合作社占股20%)。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烹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水域、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户农户名农民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利用村庄绝美的自然风光、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引入深圳苏式山水有限公司、盘县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共同开发村庄资源。
引进企业的同时,银湖合作社和娘娘山旅游公司支持8个村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采取合作社现金奖励方式,鼓励群众积极从事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提升园区服务配套设施。目前已有企业17家、农家饭店30多家、农家旅馆12家,激发了群众的创业激情。通过三变模式,舍烹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引入外部企业、群众全面参与,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新道路,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
四、小结
新业态新模式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乡村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数字、金融赋能,推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未来发展中,应多维度协同推进乡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破除惯性思维,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主体跨界融合、业态跨界创新、要素跨界配置、利益跨界共享,协同推动乡村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水平,推进共同富裕。
作者:柴多梅高岩/中农富通智库·乡村产业发展研究院
图片来源:三瓜公社网站、合掌村网站、文明盘州等
文章来源:本文节选自《中外农业概览》年第7期总第期,转载请注明出处。